第592页

远东1628[校对版] 茶头 1892 字 2022-10-22

面对强大的远东军,德川幕府也算豁出去了,他们动员了治下几乎所有的平民,在摄津和播磨之间的山区防线建设了大量的小型山城,摄津到和泉的平原地区,也建立了不少的平城,全部采用纵深配置。

在小型平城之间平坦的地方削出壕沟,通过这些壕沟与平城连通。平城的周围还有密密麻麻的地堡砦寨。壕沟的两边还建有大量的土垒,并修筑土垒突出部和城橹,土垒周围还要建立栅栏和大盾,以防备敌军的进攻。以同样的方法修筑一之丸、二之丸以及屯兵所。

这些山城和平城都很小,没有天守,只修建了简单的橹,但都采用坚固的土塀,部分地方还用巨石堆砌。修建土塀时,每隔六步打入一根结实的木柱,柱子中间架上竹竿,再将成捆的竹子捆在竹竿上。最后在土塀的外表抹上一层用粘土和碎石混合好的灰膏,每隔一定距离开有射击口。

围墙上有着倾斜的屋顶、木瓦,甚至是瓷砖。在很多城堡中,城墙的内侧建有或横或竖的木桩,起支撑作用。在战斗中,可以在上面铺上厚木板,铁炮手和弓箭手站在上面就可以越过城墙射击。

这两条防线其实在德川幕府与萨摩藩鏖战期间,就已经在紧张的建设了,只是没有那么紧迫。主要是当时九州联军的攻势太猛,德川家为了防止九州联军突破防线,一路杀进京都而建立的。但那时并没有这么多的山城和平城,纵深也没有那么深。

这样的两条防线,工程量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德川幕府为了阻击萨摩藩的进攻,已经不惜一切代价,何况萨摩藩的身后还有强大的远东。所以这一次他们也算是砸锅卖铁了,几乎把家底儿都掏空了。

在德川幕府凶狠的督促下,几十万日本平民仅用几个多月的时间,就把这两条总长近乎几十公里的防线基本建设完毕。德川幕府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萨摩藩攻占京都。

日本在战国时代之前,一直是以天皇为中心的氏族社会。公卿(文官),武士(武官)等贵族基本上都是天皇的一族。那时候史书上常见的姓氏如橘,源,平,追到根源都是某个天皇的儿子,因为兄弟太多所以封个地分出去的支系。

原本政治权力只有公卿能够参与,武士只是公卿的打手。源赖朝成立幕府的背景就是想远离公卿影响力大的京都,而在自己的大本营镰仓创建有武士掌权的政府,把京都的公卿架空。

但是对于日本贵族的老本家,也就是天皇,他却依然不敢动,一旦他动了天皇,全日本的武士都会立刻和他们翻脸。镰仓、室町、江户,日本历史上的三个幕府都是如此。

日本长期存在二元政治,从平安末期开始,整体上实权是偏向于武家。到了德川时代,公武两家中,武家的实际政治权威被大大放大了,导致公家,也就是天皇、皇室和公卿成为虚权的一端。

但德川家也需要从天皇和公卿那里获得政治授权,天皇和公卿虽然没有实权,但却拥有法权。所以丰臣氏需要入姓藤原氏才能任关白,而德川因为远祖为源氏才能开幕,而历史上所有关白、将军,理论上都是天皇或其他神话家族的后裔。

这个社会认知非常顽固,哪怕你拳头再大也很难扭转,所以权力从法理上来自天皇(神裔),这种共识一旦生成,也就无从改变了。

室町幕府末期,幕府衰败而天下群雄并起,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时代的一个特色就是枪杆子出政权,各地的新兴的大名都不是什么名门出身。

虽然他们在全国各地割据混战,不管天皇的死活,但成名之后却必须帮自己捏造个族谱。比如织田信长号称平氏出身,德川家康号称源氏出身,他们都要帮自己弄一个掌权的大义名分。

而萨摩藩却是个特殊情况,因为岛津氏是真正源平出身的大名。像织田信长、猴子、乌龟他们几个,和天皇血脉根本没什么关系。一旦萨摩藩占据京都,德川幕府将会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