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页

远东1628[校对版] 茶头 2080 字 2022-10-22

这也给了巴根很大的震撼,于是他就塌下心来,天天跟在工作小组的后面跟着学习。虽然脑子不好使,但这货一根筋,还真叫他学到了一些东西,正好他也有地方实践,几个月下来还真像那么回事了。

数十万蒙古牧民的改造,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好在远东现在时间还算充裕,北上计划第二阶段战役,初步定在后年春天,还有一年多的时间,足够远东做工作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有效工作,各个蒙古营地的工作终于步入正轨。这些蒙古牧民现在不光是训练学习,他们每天还有繁重的工作,放牧、驯马、种植和收割牧草,草料加工厂和饲料基地也需要大量的人手。另外远东还有大量的工程需要他们参与。

今年冬天他们将进行严酷的冬训,随之开展的还有全方位思想教育工作,如果蒙古牧民听不懂汉语,那岂不是对牛弹琴,所以公司要求入冬前这帮蒙古牧民必须熟练的掌握汉语,这可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但在那些蒙古狗腿子的皮鞭下,而且完不成任务就没有饭吃,也给了这些牧民很大的压力。营地里各中队的蒙古小队长,还威胁他们说,如果在入冬前学不会汉话,就把他们赶出去,让不会汉话的蒙古牧民去草原过冬。

他们天天拼命的学习,生怕被赶出去,马上就要入冬了,如果这个时候被赶走,在草原上只能是死路一条。几个月后,在第一场雪来临之前,所有的蒙古牧民都基本掌握了汉语,起码能听得懂了。

第587章 囤积物资

与蒙古移民营地相比,大明移民的工作就严谨多了,公司各部门从开始就非常重视,调派的都是有着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中队长和中队指导员。

营地的设施和移民的伙食都比蒙古移民营地高了几个层次。每名移民净化完毕,所领取的个人物品非常丰富,不像蒙古移民那么寒酸,只有一套衣服和铺盖。

今年从大明来的移民,主要是以从黄河水道出海的山陕移民为主,人数足有二十余万。其次是江浙宋世平、广东的刘香和福建的郑芝龙送来的江南移民,人数也有七八万。山东的蔡华泽今年也送来了一万多山东的移民。另外还有广宁军吴襄送来了一万多从隶送来的流民。

因为有了蔡华泽的加入,据他报告明年从山东来的移民,数量将大增。预计明年远东从大明移民的人数将会突破四十万。这也让远东上下极为兴奋。

大家兴奋的同时,心里也有着巨大的压力。公司今年集中改造几十万蒙古牧民,接受了三十余万大明移民,耗费的粮食等物资极为巨大。远东公司预测,从1637年崇祯大旱开始的第一年,公司每年接收的大明流民,人数将至少翻两倍,而且势必会逐年增加。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崇祯大旱,公司各部门都行动了起来,首先就是大规模囤积物资,其他物资都可以对付,唯独粮食不可或缺。

明年就是崇祯大旱了,远东动员了所有的力量,为大规模移民的到来做着精心的准备。拿出大量的存银,各地都在抓紧时间购粮。首先是宋世平、郑芝龙和刘香,他们通过各种正规和非正规的手段,在大明大肆购进各种粮食作物,不管是陈粮新粮,即便粮食价格已经很高,他们也在所不惜。弄得沿海地区的粮价被他们生生的炒高了一大截。

远东公司广宁守备区,还通过关宁军吴襄从大明京师直隶等地,以及边军的各个军镇也弄来了不少的粮食。没办法,远东给的价码确实高啊,而且吴襄也一直想巴结远东,所以他通过关系拼命的四处淘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