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页

李吉是真的很喜欢这荀子的这篇文章,在韦泽的部队中从军将近一年,李吉发现自己越来越能在实践中体会到《劝学篇》的好处。就如方才那段恰如其分的描绘出了李吉所处的现在,如果李吉没有选择加入韦泽的军队,那么他现在就只能满怀恐惧与怨恨的所在家里。怎么可能如此站在热气球上,高高的居于天上。怎么可能在韦泽的军队中接受那么多的教育,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

今天的一切,都是因为李吉选择了追随韦泽。李吉觉得荀子说的真好,“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跟着满清十九年了,李吉连个秀才都没考上,现在他已经是少尉了。而且李吉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有更广阔的空间,那些教授四书五经的老学究曾经是李吉羡慕的对象,现在李吉已经觉得他们屁也不算。太平军中不缺乏懂得四书五经的人,可老学究里头,一个懂得造热气球的都没有。

“少尉!下面问咱们数据!”吴文广在李吉背后说道。

“好!”李吉收回了心思。他按照地图上标出的位置,将那些位置上的清军炮兵,骑兵,步兵的大概数量告诉了吴文广。吴文广则用旗语把这些数据传递给地面。再由地面上的参谋人员,根据这些数据大概确定清军的阵地布置情况。

山风越来越大,拴在吊篮边上的绳索逐渐绷的笔直,因为受到气球以及绳索两方面带来的拉力,吊篮开始吱吱呀呀的响了起来。

李吉对此根本不在乎,而吴文广有些怯生生的大声喊道:“少尉,咱们要不要先让下面的人把绳子给拉下去?”

空中风大,大家若不是靠喊,未必能让对方听清楚,可这一喊,有些情绪就未必能表现出来,李吉只能尽量没好气地喊道:“拉下去做什么?我们还得升的更高一些,清妖那边还是有些地方看不清。”

“但是这竹子看着太细了,受不了力,我看再这么拉只怕就敢断了。”吴文广勇敢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李吉放下千里眼,不耐烦地说道:“吊篮太重的话,也升不到高处啊。酒精喷灯里面带的酒精有限,不可能一烧就是几个小时……”

正在说话间,突然刮过一阵猛烈的风,吊篮猛的一震,吊篮里头的两个人身子剧烈晃动,差点被甩出吊篮。热气球外是绳索变成的绳网,巨大的气球被风吹动,绳网受力的绳索都蹦的笔直。竹制的吊篮更是大声的响起来。

这下李吉先觉得事情不对头了。再也顾不上去反驳吴文广的话,李吉向下看了几眼,从十米高的直线距离看下去,李吉忍不住有点微微头晕。他扭过头对吴文广喊道:“快,爬到绳网上去!”

吴文广满脸惊恐,手紧紧抓住吊篮。而此时吊篮上发出的已经不是咯咯吱吱的声音,而是竹子断裂时的噼啪之声。李吉拽住吴文广的手,把他的手从吊篮挪到绳网上。能派上天的都是比较机灵的家伙,吴文广已经明白了李吉的意思。吊篮上的两个人都开始向绳网上攀爬。

此时,更加猛烈的一阵风吹来,吊篮再也承受不住巨大的力量,在空中被扯碎。在空中飞舞的碎片尚未落到地面前,脱离了绳索的束缚巨大的气球,顺着风向着清军的阵地方向飘去。而上面的观察员与信号旗旗手都紧紧的拽着气囊上蜘蛛网般的绳网,跟着气球一起向清军阵地飘去。

江南提督和春大人得知束发粤匪阵中出现一个奇怪玩意的时候,正好是热气球的气囊中充的热气把气囊撑圆的时候。和春提督跟着亲兵出来观看的时候,热气球慢慢的升了起来。

说真的,和春大人对太平军阵地上的那个玩意并不害怕。虽然看不太清楚,那东西怎么看都是人造的物品。气球的气囊看着脏兮兮的,下面的吊篮也瞅着不精致。至于吊篮上的两个人影,摆明是站在吊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