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风崇知道这小师弟好奇心盛,虽不慕达官显宦,但对其日常生活还是觉得好奇。只是他不足六岁便离开了将军府,一应记忆都是十分模糊,仔细回想之下也没有什么好说的,只得如实相告,直说待得明日就能入府一观,眼下多问也是无益。
不过看着孙向景好奇模样,陈风崇还是给他说了些寻常官宦人家的住宅模样。他这些年偷遍了江南一带,莫说是人家的库房书房,就是各家小姐的闺房都是熟悉非常,一说起来如数家珍,口若悬河,叫孙向景听得神往,也着急去体验一番富贵奢靡的大官生活。
两人有说有笑,嘻嘻哈哈,一时回到城中,依旧回房休息,等待明日一早进将军府去,开始守卫陈同光的一段日子。
城外,日头西斜,遍地的砂砾碎石和低矮灌木在日光下拖出长长的影子,颇有些空旷寂寥之感。
先前接待陈风崇和孙向景的那位文书先生正在某处偏僻角落,与一名身披明黄色袈裟,头上留着寸发的外道僧人说话。片刻之后,这僧人经过再三确认,脸上露出了满意笑容,从怀里掏出一个沉甸甸的钱袋,塞进文书先生怀中,目送他欢天喜地地走了。
一只灰色的鸽子冲天而起,朝着东边飞去。
第三十八章 重回梦中阁
第二天中午,陈风崇和孙向景在约定的时间来到了西宁将军府的门前。
比起两日之前,这将军府已是有了极大的变化。自那日老夫人入住之后,一应的仆从家人也就跟着开始整理府邸。维持一个五品以上的将军府邸,大概需要十余位家奴院工,才算勉强。陈同光和妻子被流放近二十年,之前的一应家奴院工自然都是死走逃亡,一个不剩了,不过好在两人在流放地颇有些贫苦百姓人员,听闻陈同光重新被启用,纷纷要求跟来,也是挑选了几人。
至于剩余的人手空缺,则是由西宁当地的几名稳妥百姓填补,一时将军府瞬间热闹了起来。
这些家奴院工都是贫苦百姓出身,手脚麻利,最是做事稳妥合适的。加上还有些西宁本地人在,这将军府也就在一两日之间便收整出来,十分像模像样了。原本先前莫之代的副将也是住在这里,这府邸倒是不算被荒废,该有的整洁人气还是都有。陈同光的妻子虽然是流放多年的老妇人,但毕竟是回到了自己的家,统筹指挥起来甚是如鱼得水,气度依旧,仿佛这近二十年的流放不过是大梦一场,醒过来之后,她依旧是那个声名远扬的西宁将军夫人。
昨日陈风崇和孙向景离开大营之后,陈同光便遣人回府通知了老夫人此事。老夫人欣喜若狂,又看见陈同光送来的书信之上言之凿凿,已有七八分确定了陈风崇的身世来历,更是叫她激动难耐,又哭又笑,好半天才略微沉静下来,一时又是慌张着准备招待陈风崇的一切。
故而两人到达将军府门口之时,一名年轻壮硕,看上去十分精明灵活的小厮已是等待许久,心焦不已,直在门口春凳上坐着抓耳挠腮。一见两人,小厮更是多一句都不问,拉起两人便往府内走去,一面走一面抱怨,直说两人来得迟了,叫老夫人好一通等候,一早便准备下各色茶水点心,精美小食,眼看两人一时三刻不到,急得直哭,几乎要叫人出去接两人回来。
两人一听这话,满头雾水,心说这老夫人纵是支持陈同光的工作,与他一般求贤若渴,也万万到不了这个地步,也太过夸张了一些。不过盛情难却,两人也来不及多想,加快脚步,急急跟着这小厮进了府中。
直到此时,陈风崇和孙向景都不知道陈同光老两口已经认出了陈风崇的身份。不怪他俩后知后觉,实在是因为一家人二十年不见,陈风崇从黄口小儿长成了英俊挺拔的汉子,变化极大,五官相貌又不是与陈同光十分相似,想来应该是不会被认出。加上师娘曾经讲过,父母子女之间的相貌,颇有相似,也会有不同,中间变数极大,万不能靠相貌作准。虽然众人都听不懂师娘口中的什么“遗传”“变异”之类,但道理总是懂得,心中自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