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宋时[校对版] 一剑封喉 2419 字 2022-10-21

越是乱世之时,武林越是凋敝,武道却越是兴隆,大有发展;而越是仁君治国,武林越发祥和发展的同事,武道却是在不断凋敝。当年正道征讨太玄教的时候,太和真人便曾推算千年武道进展,后来被陈风崇打断,一应结果都是指向武道终将消亡,化作更加冲正平和的武术。太和真人当时惊出一身冷汗,却是不意间与师娘所掌握的人道进程暗合,隐隐指出了天下中间归于平和一体,不再需要百姓用武功暴力来捍卫自身的权力。

只是当今的天下,虽然有赵祯的仁治护持,依旧远远比不上师娘所知的那等太平景象,故而武林依旧纷扰,武道依旧昌盛。弥勒教这等邪教,或许也可以算作是“应运而生”,无论其发迹根源何在,无论其教主目标为何,始终还是根植于大宋党争激烈,贪腐严重,民强兵弱,内忧外患的环境土壤之上。换句话说,这等猖狂邪教之所以能在大宋地面上横行,与赵氏统治的诸多弊端都有莫大的干系。

所谓“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前朝李唐末世也好,如今弥勒教猖獗也好,都是封建庙堂在运转过程中累积诸多弊端,滚滚而下,最终崩溃的一个必然结果。而无论是前朝举兵作乱的太玄教,还是如今搅乱武林的弥勒教,行动如此猖狂,都与身居庙堂高位的赵祯、庞吉等人有着密切关系,实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隐患发于小处而溃千里之堤。

长生老人知晓此等规律,故而想来对太玄弥勒等邪教不多干涉,对门下弟子的举动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然而也是长生老人博古通今,知晓这等邪教发迹的厉害之处,因此也时刻密切关注,履行自己作为武林中人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以往邪教举动,不过是小打小闹,串联商贾,贿赂官员,博取小利,并不是什么足以撼动天下的作为;然而如今弥勒教算计中原武林正道,手笔之大,毫无顾忌,却是叫长生老人万分担心。他虽不曾亲身参与对抗邪教的一应事务,却也知道这些邪教首脑的狡诈诡秘,万万不敢掉以轻心,愈发对奔波各处的一众弟子担心。

师娘这边更是通晓一切,弥勒教的兴亡隐约都在心中,一方面看着徒弟们奋力抗争,忧心忡忡;另一方面又是颇有些“天命难违”的感觉,举动又是十分消极。这次弥勒教大举闯入山庄,以一众弟子安危作为威胁,已然是触及了她的逆鳞,她自己心中自然也有诸多算计筹谋,只是难以落到实处,叫她又是心忧。

无论如何,师娘这边还是妥善安置了一应死伤奴仆,焦头烂额地将乱成一片的山庄事物勉强理顺。长生老人那边,则是给分头去了福州和西宁的几位弟子传去密信,叫他们定要多加小心,处处戒备,倒不曾多提山庄内的事情,只说有些小的波动,已然被他平息。

※※※

[1] 韩非子《五蠹》

[2] 《礼记·礼运篇》

第二十九章 佛道重相聚

徐方旭这边在南少林,自然是不知道苏州山庄所发生的种种,只为着此次的事情忧心苦恼,又是对雪轻羽的精神状态感到不安。

好在第二天一早,太和真人便领着一众弟子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南少林。到此为止,少林、青城、丐帮、昆仑和长生一脉终于在九莲山下齐聚,一同讨论这段时间里发生的种种奇怪事情。

弥勒教这一次举动,看上去粗糙妄为,实则内力暗藏乾坤,在断断月余时间之内,搅动了江南佛、道、丐、隐极大颇有些名头的门派,不知不觉之中挑起了几家弟子间隐隐的矛盾。虽然各门派的前辈高人都对弥勒教的粗劣计量洞若观火,但是有其暗地里的推波助澜,还是叫许多底层弟子彼此间心生嫌隙,颇多不满,可谓阳谋,逼着众人齐聚一处,面对此事。

加上这一次的事情也颇有些叫人费解之处,单靠着正道间的互相信任似乎也是难以化解。不说长生老人一门的剑法、南少林一派的武功、青城山的传承都是绝密中的绝密,寻常外人难以探知模仿;就是能在各大门派重地,杀死要紧的前辈人物,也不是寻常动作所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