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页

在这个时候斯大林又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认为基辅地区俄军足有近百万人。而进攻的德军只有五十万人。

从数量上看他们俄军占据地利和兵力的优势,所以他并没有听从时任俄军参谋长的朱可夫将军的劝告,放弃易攻难守的基辅,反而命令基辅防区总司令布琼尼拼死抵抗,要给予德军迎头痛击。

而布琼尼在地图上看到的则是基辅周边两百公里范围内整整七十万的机动部队和基辅城内三十万的乌克兰守军。

在他看来,以如此雄厚的兵力又是地主之便对付远道而来的五十万德军绰绰有余。

所以布琼尼满口应下了斯大林的命令,并且还立下了要痛击德国佬的军令状。

而此时的德国参谋部内,希特勒及其将军们也正在就到底是先进攻莫斯科还是先消灭基辅附近的俄国军队争论着。他们分成两派,一派主张先进攻莫斯科,一派主张先进攻基辅。

双方吵的不可开交,莫斯科派认为莫斯科是俄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虽然现在战争已经进行快一个月了。

突袭莫斯科的条件已经不具备了,可是由于时间仓促,莫斯科的防御工作一定还没有做到位,而且伟大的空军已经给莫斯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所以现在正好让强大的中央集团军加速行进速度,一举攻占莫斯科。

因为只要占领莫斯科就可以击溃俄国人的抵抗信心,甚至可以达到逼迫俄国人投降的目的。

而基辅派则不这样认为,俄国人兵多将广,他们并不缺少兵源,可是再多的士兵也要有充足的训练才是合格的好士兵,所以趁着中央路军在突破明斯克时已经消灭了不下三十万正规俄军。

而北方集团军也已消灭了三十万正规俄军。而现在南方的俄军缺少坦克和飞机,虽然他们现在有足足一百万的正规军。可是五十万德国装甲部队在平坦的乌克兰想要击败这一百万人的乌合之众很容易。

可是击溃的意义不大,所以基辅派希望元首能够同意他们的计划,从中央陆军调集一个装甲军从北面包抄基辅的后路,只要南北两方面的装甲部队能够汇合,他们就可以全歼基辅地区近百万的俄军。

如今的俄国正规部队只有四百万人,只要再全歼这一百万人,则俄国将损失三分之一以上的正规部队。

如果北方集团军再消灭列宁格勒的俄军,则俄军在两个月内就会损失六成的正规军。

如此三路大军再合围莫斯科,损失过半的俄军根本不可能有足够的实力对抗德国的大军,则攻下莫斯科指日可待。

基辅派更是拿中国举了例子,现代的战争,对于人口众多,战争潜力巨大的国家来说,尤其是像中国和俄国这样的人口和地域大国,想要通过占领一城一池而瓦解敌人的斗志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