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通政使司

因为一部《警世书》,李秀成迎来了自己的第二个仕途巅峰。

钮祜禄氏当朝宣布:“壬寅以来,西学东渐、伦常模糊,有言洋学是者,有道中学尊者,圣人教化,受两千年未有之质疑,如洪秀全假托天父之威、容甫独尚西人之学,孤受天命、执纲教,不得不防微杜渐、免绝中国之传承!通政使司清淡多时,今当重组重建,使掌万民教导,以沐先贤之泽!”

“嗻。”百官心道:这是唱的哪一出儿?

钮祜禄氏扭头询问周塽:“李秀成到了不曾?”

有资格上朝的京官,吊尾是正三品的顺天府尹,李秀成是四品顶戴,这个——

周塽回道:“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打今儿个起,你就是大清的正三品通政使司通政了,教人口服容易,使人心服极难,你如果能有法子,教咱们大清万民一心,劲儿往一处使,心朝一人用,我自然忘不了你的好处!”李秀成行礼已毕,钮祜禄氏如是吩咐。

李秀成便知道自己苦心编纂的《警世书》拍到了钮祜禄氏的痒穴上,谢恩后郑重承诺:“臣必肝脑涂地,答报皇太后知遇恩德!”

“我把《大清日报》的报务总编也给你,别说我不给你撑腰,《大清日报》的红利随你支用。”钮祜禄氏警告群臣,“你们也给我记着,这件事,有关大清民心所向,谁敢在背后撤李秀成的梯子——孤执政至今,还不曾赐死过一个亲王贵胄吧?”

百官唯唯:“奴才(臣)不敢!”

李秀成一朝上任,很快通过《大清日报》开始为宁寿宫造势。

最容易接受引导的是普通百姓,东圣女西圣女的论调他们不需要细究,只知道一条:有母后皇太后在,他们就不必担心被洋人欺负,更不必害怕遭受兵戈祸乱,能吃得上饱饭就已经是谢主隆恩了,至于谁做这个“主”,抱歉啊亲!不在咱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的王公大臣们也在犯嘀咕:大英帝国在维多利亚女王的统治下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是摆在台面上的事儿,大清帝国在慈安皇太后的统治下开始复兴也是不容质疑的事实,至于两个佐证——

英国人真就给了明确答案:她们的维多利亚女王确实是在东太后出生的那一年继承的王位,同时,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也确实死在咸丰十一年——如果两次都是巧合,那也实在是太凑巧了吧!

论及洗脑功夫,比得过天国忠王的人,满大清也找不出几个来!钮祜禄氏算是挑对人了,中秋未过,大清的督抚将军已然是人手一本《警世书》,静辄以“太后功”,动则言“母后明”,从京城到地方,请立生祠的上书络绎不绝。

作者有话要说:19世纪七十年代的中国相对还算安定,原因很简单:资本主义国家还没过渡成帝国主义国家!现在来看,他们的主要过渡转型期应该是从19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开始的,经过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到20世纪初完全成熟。结论:女主还有几年安稳日子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