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页

白马[校对版] 11℃向北 1109 字 2022-10-21

自皇甫岑建军起,颇为重视军纪。从出洛阳入辽东,组建白马义从时,因为是以结义生死相随才换得白马义从相从,当时因为皇甫岑声名浅薄,军纪推行效果,尚且不是很好。而后入河东、并州来,皇甫岑大权独掌,言出令随,全权严格执行军纪。皇甫岑所练军伍,虽然没有天天吆喝“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但是却严格执行“不扰民”政策。皇甫岑收降来的流民士卒,很多都被皇甫岑以军纪为借口,到屯田处、煤矿田、砖窑厂,充任警戒安保。

对与自己部队,皇甫岑唯一自豪的,便是军纪严明,有公令无私情,不比同时期各路刚刚凝结势力的,类如公孙瓒等军阀。今日士卒搜集不到船只,与渔农对峙,而非直接逼抢,便是因为皇甫岑数年如一日,在军中贯彻实施、严明军纪的效果。

也是因此此种理念,皇甫岑才会对华歆所建言,隐隐有点反感。

这是皇甫岑深知“千里之堤,溃在蚁穴”,任何军纪法规,只须打开一道缺口,便能放出无数魔鬼。皇甫岑不甘心让自己军伍,也如历朝历代的精英部伍一般,逐渐走向衰落。

华歆听出皇甫岑隐隐的不满,呵呵轻笑一声:“兵阵杀伐而已,何必言仁义?仲岚莫非还欲以宋襄公为表率?”

宋襄公,春秋宋国国君之一。宋襄公平定齐国内乱,欲做春秋霸主,遂大行仁义之事。然而因为过于仁义,却无才智,当断不断,在占无数优势时,被楚国连番击败,丧失宋国霸业根基。此人,为春秋时,有仁义无智慧的典型人物。

华歆这是借宋襄公之名,隐隐告诫,兵发小平津,方是眼前大事,且不可因为仁义虚名,便耽搁行事。兵阵,乃是以杀止杀的狂暴之举,而非坐而论道,互相彬彬有礼。

皇甫岑默然不语。这是皇甫岑知道,华歆所言,乃是数千年不变的真理;也正因为是真理,所以才更无言以对,只得默默接受。

华歆为打破沉闷,缓和气氛,笑道:“仲岚在征战四方胡虏时,可曾处处顾虑这般?”

皇甫岑略略挤出微笑道:“吾之本性,宽于百姓,严于诸胡。”

华歆呵呵笑道:“此话虽得人心,但是上位之人,当眼光明远,不可偏执一角。仲岚,当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天下万物,万千百姓,皆是祭坛之祭品,不应区分高低贵贱。并州胡、民交杂,若是仲岚存有此心,怕会造成群胡逆叛。”

皇甫岑摇摇头道:“就子鱼本心而言,可否能对胡、民一体同视?如欲我同心相待,那只能是胡不为胡时。”

虽然被华歆岔开话题,皇甫岑望向远处,瞧见三条渔船自渔农家牵出,依然心中隐隐自责道:“今日先且如此,日后勿令诸如此类事,接连发生。”

……

大河南岸。

郑泰令人去唤行至孟津附近的并州丁原,率大军前来隔拒皇甫岑,郑泰则亲自率领近百余人,赶赴小平津渡口,隔河遥遥大呼:“来兵为谁?为何将兵至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