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小山!”站在阿依小山的院子前,明霞大声唤了她的名字。
“哎!”屋内想起一声脆亮的应喝,挽着阿佘族传统发髻的阿依小山抱着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走了出来。
今天大部分人都在晒谷场上,所以阿依小山屋子附近来往人很少,颇为安静。
“找你借下礁子。”明霞如今算是阿依小山在铁屋村关系最好的人,甚至还超过她的姑子游香美,所以两人相处也很少客套,互相帮助都很直接提出来。
“你等等,我去拿。”阿依小山看了看明霞背上的米袋,将手里啃着一根地瓜干的小娃儿放在一个竹制的围栏里,“你先坐下歇歇,前些日子,娃他爹正好刚把礁子找出来。”
礁子是铁屋村村民们用来给稻谷脱壳的工具,作用与人们比较熟悉的石臼和木杵比较相似,杵臼是用来舂捣粮食,设计更为简单一些。
而礁子是用竹篾和藤条编织而成,外形有几分像鼎,又很接近老式的木炭火锅,将稻谷倒入其中,再通过人力转动托盘,就借助稻谷旋转产生的摩擦力,完成稻谷脱壳的步骤。
与沉重的老磨和效率很低的杵臼相比,礁子成本低,轻便易存放,效率也高,对使用者的要求也低,所以在这附近的村子,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这个工具。
即便在山外面的世界,柴油的电动脱壳机已经出现并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但在相对封闭的铁屋村,依然保留着老祖宗传下来的老方法。
礁子不罕见,但明霞家确实没有。
当初她们一穷二白地净身出户,如今虽然添置了不少家用,但还没顾得上置办这个。
好在这工具也比较容易借到。
明霞需要处理的稻谷不算多,用礁子处理一次就够了。剩下的稻谷明霞按照习惯不脱壳保存,这样不容易腐坏,吃完一批再处理一批。
明霞放下米袋,蹲在阿依小山家儿子的面前,哼哼逗他玩,小家伙不禁逗乐,自己咯咯咯地欢快笑了起来。
一小会儿,阿依小山从储存杂物的房间走出来,把一个看起来有些年代的圆桶形的竹编制品搬出来。
“我来我来,你忙你的。”明霞接过礁子,赶紧说道。
阿依小山平日不出工,但忙的事情一点也不见少。单是她那片苦梨树林的照料,就够她忙碌的。
阿依小山也不反驳,笑了笑,让明霞自己忙碌,她去屋子里搬出两张竹编凳子,招呼明霞坐下。
明霞摇动礁子,礁子圆桶里稻谷不断碰撞,发出沙沙的声音。阿依小山从旁边的架子上取下一个圆形竹匾,把里面晒干的苦梨丝干倒进一个竹篮里,坐在明霞旁边,也没管咿咿呀呀显示存在感的儿子,与明霞说起家常话。
因为明霞是如今铁屋村最经常跑阿佘族的人,阿依小山与她的闲聊也大多谈论阿佘族里的事情。
她们聊到刚刚过去的阿佘族祝火节,阿依小山欢快地说好些年没看到祝火节上的阿佘族青年们,穿上满是火焰凤凰的衣服了,多亏了明霞给族里带去的绣线。
她们也聊到泽丽寨帮明霞打听到了阿佘族的哪个寨子,哪里还有可能寻到明霞五丫头的消息。
等明霞把礁子里的稻谷完全脱壳,将米糠和糙米分开,阿依小山还意犹未尽地留她吃饭。
明霞肯定是不愿意的。
她直接拒绝说道:“今天分了粮,也是高兴,回去正好给姑娘们尝一尝鲜。就不麻烦了。”
她找阿依小山借了了两个小一点的米袋,将米糠和糙米分别装好,想了想,对阿依小山说道:“我倒是有一件事,想来想去,也只能麻烦你帮个忙。”
“你跟我还客气什么?”阿依小山听到明霞的口气,有些不太高兴地说道,“有什么事情,尽管说,能帮上忙的,我还能不伸手。”
“上次我不是跟你提到,县城里有个老师,要收二花当徒弟,当时我答应了夏收之后把二花送过去,现在也要准备了。我这回要带大花和二花一起去县里,晚上也不一定能赶回来,到时候家里两个小的,只能麻烦放你这里,帮忙看顾着些。”
不就是照看两个孩子,阿依小山没当这是个事。她直接地说道:“放我这你就安心吧,你家的几个娃都省心。”
比起帮忙的事情,明霞去县城更让阿依小山感到好奇。
“你都去了县城好几趟了吧?那么远,你当初怎么就想过去?”阿佘族的寨子比铁屋村更偏远,在阿依小山心里,族里人所去最远的地方,就是白山镇了,而县城对他们来说,也只是传说中的地方。
明霞把米袋在身后背好,看着像一个好奇孩子的阿依小山,忍不住多说了两句:“凤城县其实也不算远,现在有了汽车,今天去,明天就能回来。”
阿依小山下意识地捋了捋头上的碎发,双眼发亮地看着明霞,显然指望她多说一些。
“其实,我们只要走出这片大山,才会知道这个世界真的很大。就说凤城县,其实只是我们国家的一座不起眼的小城,那边的环境跟我们这里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明霞看到阿依小山眼神中的光彩,此时反倒不急着离开,她将自己在县城里的所见所闻娓娓道来。
琳琅满目的百货公司,热闹的江边贩鱼,热乎的鱼丸芝麻饼,宽敞的灯光球场,三毛钱一晚上的旅社,摆着自行车的五交化公司,糖烟酒公司理发店……
明霞始终觉得,就算生活在封闭的山里,也可以走出去,多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多了解几分,也能在自己的生活里多一点色彩,不要永远局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
先前明霞也曾跟阿依小山谈起这些事情,无奈祖辈流传下来的观念,让她始终对山外的世界很排斥,懒得听明霞多谈。别说更远的县城,就连白山镇也不想多说。
今天不知为何,她居然对县城起了兴趣,明霞就乐于借着这份兴趣,多说几句。
明霞大致说完之后,接着说道:“耳朵听到,不如眼睛看到,要不下次跟我一块去县城里逛逛?”
“啊?!”阿依小山被明霞一句话,问得手里一抖,竹篮里挑拣的苦梨丝都掉了下去,她连忙摆手,说道,“那不行,那不行,我爹娘他们几辈子都没出去呢!”
明霞也没有多劝,笑着看着她闪烁不定的眼睛说道:“出去一趟也不是什么大事,不用太紧张,反正二花去县城里,我往后过去的次数不少,那天你想了,跟我说声。”
阿依小山低头嘟囔了一声,含糊地应了一句,难得忸怩起来。
话已至此,明霞拿好东西,告辞离开。
阿依小山抓着膝盖上竹篮的边缘,目光怔怔地看着明霞离开的方向,久久没有回神。
——
——
秋收结束之后,明霞就开始为二花的求学之路做准备。
常备的衣服鞋袜,日用品,米粮,明霞在现有条件下,能给她收拾的,都整理妥当了。
也亏得明霞在这次夏收里,赚到了不少工分,因此在虚拟购物平台上上就多了几分购物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