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这一桩事情,明霞心中松快许多,整了整背后的竹篓,脚步略快地往白山镇外的大集跑去。
无论结果如何,她都尽力了。
做一个坏的打算,就算这次报案没有结果,明霞也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尽可能地通过各种方式,确认这两个孩子的情况。
来时,明霞路过大集开放的区域,但因为挂念户籍的问题,无心多看。此时,独立门户的事情尘埃落定,明霞也以一种奇妙的参观者的心情,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市场。
这是以白山镇为中心,附近所有村子大半个月一次的聚集。
她印象中的赶集,大概是热热闹闹,有吆喝的小贩,有欢快跑闹的小童,有红通通的糖葫芦,有活灵活现的手工小糖人,还有许多具有当地气息的特产美食。
这种固有印象带来的画面是美好的。
但实际上,明霞左看右看,最后得出的结论发现,这里的大集里的买卖交易,实际上比任何一个街道的农贸市场,都来得贫瘠。
上辈子,明霞喜欢闲逛那些藏在坊巷间的早市和农贸市场。
里面的摊贩,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新鲜廉价的瓜果,红白相间的三层肉,鲜活乱跳的海产,还有几乎堆满了生活中所有茶米油盐的杂货摊,偶尔还能从市场附近的小零摊,买到一些农家自产的小惊喜。
明霞在进入白山镇大集的时候,对市场的猜测,也不外如此。
但显然,这里的物产比她想象中更少。
一块空地,周围所有村人都在这里碰头,拥挤中,居然也神奇地留出一条七拐八弯能够通行的道路。
绝大多数的人,面前摆放的都是竹篓竹筐,或站着,或蹲着,目光略微局促地看着面前走过的人。
吆喝的人很少,只有在有人凑上时,才用相似的方言轻轻说句要交换的东西。
集上的商品,种类也不太多。
妇女竹筐里,多是鸡蛋,土布,野菜干,野菌干以及数量不多的蔬菜瓜果之类。
男人所摆出来的东西,大多数是粗粮,地瓜米是最常见的,玉米碎也有些。还有一些竹篾木头之类手工加工品,比如木凳,木桶,竹椅,竹匾。
逛了一小圈,明霞只看到一个矮小黑瘦的男子,面前的竹筐里,放着小半袋糙米。
他面前围了几个人,在讨论交换的价格。
这几个人所穿的衣服,能明显看出与周围的人存在差异。
这个地方大部分乡村的农户,都是穿明霞身上这种自己织的土布,纵横织线不太均匀,用山上的靛青色植物染料染布,固色效果很一般。
他们的衣料是质地紧密的棉布,普通的藏青色和军绿色面料,染色均匀。
明霞路过附近时,还特意侧耳仔细听了听,不太清楚地听到他们的谈论声。
“工业票,再多两张工业票……”
“没有工业票了,我换其他给你……”
“不换不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