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 人们所用的香品以固体为多, 而普遍的使用方式, 则是将香草一类的芳香物质采摘阴干后,装进香囊里,比较讲究的人都会随身佩戴香囊,这是民间广为流传的香品消费方式和风俗。
而苏静娴上次从西域带回来的香料则是用于“熏香”。
“熏香”最先开始是在贵族中流行起来。所谓“熏香”,就是把衣物放在燃烧香料的“熏炉”上熏烤, 使香气散发出来,沾到衣物上。为了防止衣服被烧到, “熏炉”外面都会罩上一个“熏笼”。
在这个时代还没出现“香水”这一类的香品。
韩瑾瑜记得她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在唐末五代时其实已经是有“香水”的了,只是那时候的“香水”被称为“香露”, 制作香露的主要原料以鲜花等芳香植物为主,所以又称它为“花露”。
21世纪制作香水的工艺“蒸馏法”,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所制造出来的“蔷薇露”颇受那时候人们的喜爱,而“蔷薇露”则是用茉莉花制造出来的。
而“蒸馏法”制造香水又该怎么做呢?
在这个时代怎么去做一个“蒸馏器”呢?而那宋朝那时候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
其实就是用古代可以找得到的材料,来做一个最简易化的“蒸馏器”来代替它。
比如找人打造一个铜甄,再打造一个大蒸锅和盆。把各种鲜花装在甄中, 将甄放在蒸锅上,上面用一只盆倒扣过来,在盆周围再悬挂一圈竹筒。
把甄盖严, 就使得甄筒内形成一个封闭性的空间,甄底是布满孔眼的,大火猛蒸之下,锅中热水产生的蒸汽会通过甄底的孔眼上升到甄筒中。
此时,倒扣在甄上的盆,就起到了蒸馏器设备中的冷却器之穹隆顶的作用,从甄下冲上来的蒸汽,会带着百花遇热分解出来的香精,一直升到倒覆的盆底上,并在盆底上凝结成水,然后,再沿着倒扣盆的穹面四下滴流,而悬挂在盆周围的那一圈竹筒,则代替了蒸馏器中的引流管、贮存器,把沿盆底流下的带香凝露承接住,收集起来。
这就是最简易的“蒸馏法”了。
首先是需要找人打造一个铜甄,一个大的蒸锅和盆。
剩下的就简单了,等工具打造出来后,再买上一些鲜花来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