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

张纯归乡以后,与乌桓人的往来更加密切。再加上他在幽州的名声很高,所以很多乌桓部落的首领,都愿意与他结交。

张纯的理念,与普通的士大夫并不相同。他并不认为胡人是野蛮、落后的种族。

相反,他同情这些乌桓人,并且敬佩他们的勇武。

张纯认为,乌桓人既然一直生活在大汉国境之内,认大汉为主,那么他们就应该拥有与汉人一样的地位。

大汉若能启用乌桓人,以大汉的富裕,以及乌桓人的骁勇善战,又何愁不能威震四方?

张纯的这种理念,却招受了很多士大夫的不屑。但是他仍然固执己见,倾心与乌桓人结交。

却说幽州境内,有另外一个英雄,复姓公孙,单名瓒,表字伯珪。

公孙瓒出身贵族,因其母地位卑贱,只当了郡中小吏。

但是他外貌俊美,并且声音洪亮,机智善辩。

于是深得涿郡刘太守赏识,并且将女儿许配给他。后来公孙瓒跟卢植于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又被举为上等郡吏。

后刘太守犯事以后,被发配日南。当时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公孙瓒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刘太守日用品,驾车护送。

临行前,他跪在祖坟前面,说道:“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应随刘太守到日南去。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我就向祖上辞别了。”

他慷慨悲泣,拜罢起身而去,围观的人无不感叹。却不想,刘太守在发配的途中就获得了赦免。

由于公孙瓒重情重义,并且不离不弃,刘太守更是提拔公孙瓒。

这个时代讲究“忠孝”,拥有了以上的经历,公孙瓒更是名声大噪,得到了很多上官的赏识。

毕竟每一个官吏,都喜欢像公孙瓒这样的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