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辛苦了,忙完这事,你就先下班吧。”
“叮铃叮~”
言心点开新邮件,乔锦的简历就在眼前,一张浅笑莞尔的证件照让言心忍俊不禁地弯了唇角。
“还真的是上海xx大的学生……毕业论文也与零售相关,《论中国零售渠道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的重生》,思考得还算有点深度”,言心自言自语着,鼠标往下滑,停在了劳动合同的扫描件上,乔锦的签名处,“这字迹……”
言心微皱眉,松开鼠标起身,站在书架前翻找。言心将一本半寸厚的书拿在手里,抽出那张被当作书签的借书记录卡,连续五次的借书人都是同一个,清秀漂亮的“乔锦”二字。正是那本乔锦在毕业前都没借到手的《retail anagent--a strategic aroach》,言心拿三本经济学著作和上海xx大的校长换了这一本回来。倒不仅仅是因为这本著作的知名度,还在于这书上手写的一些见解,给了言心不少启发。到此刻,言心才发现这个有心有才有感的读者是乔锦,真是巧妙的缘分。当然,书上的字迹,乔锦都是用铅笔写的,并不损坏书本。那些畅所欲言之中,虽然不乏稚嫩,但很多新生想法和设问确实具有创意,让言心在看的时候,会有“对啊,怎么不可以这样呢?”或是,“这个真的可行吗?去查查看,试一试”等类似的思考。
当时出于好奇,言心曾留意过借书人的名字,难怪总觉得对乔锦有种熟悉感。今天在会上听乔锦谈到库存的几个方面,又让言心感到似曾在哪听过。果不其然,此乔锦就是彼乔锦。
“原来,乔锦的大作,我断断续续地拜读了好几个月……” 言心说起,自己都轻声地笑了出来。
“啊欠!” 乔锦从公司旋转门出来,吸了吸鼻子,“奇怪,这八月天也不冷啊!”
没多想,也实在是有些饿了,乔锦循着第一次到公司来的记忆,去了公司往西200多米的一家手工面馆。忙碌到夜深,来碗美味的面条绝对是个很赞的选择!
乔锦还没坐下就爽快点单,“老板,一碗番茄鸡蛋面,加三颗手工肉丸,在这儿吃的。”
“好咧,两碗番茄鸡蛋面,各加三颗手工肉丸,堂吃!”
乔锦放包的动作一停,抬头去看面馆老板,“我只要一碗……”
“呵呵,我当然听见了”,面馆老板笑着给乔锦倒水,“刚有个熟客来过电话,说一会下了班就过来,碰巧和您点的一样而已。”
“哦~也挺会吃的嘛!”
“也跟您一样辛苦呢!”
辛苦吗?乔锦擦着筷子笑了,倒不觉得呢。
“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