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页

而且苏牧也很清楚,李纲有着宰辅之大才,如果能够让蔡京也下台,或许大焱朝廷能够迎来强硬而清新的新风尚吧。

不过看梁溪先生这位风流老才子与种师道童贯在席间的放浪形骸,苏牧实在很难将这人与那位死守汴京城的民族英雄联系在一处。

人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死守幽州的种师道,将死守汴京城的李纲引荐给死守上京的苏牧,这是不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安排?

无论如何,苏牧眼下需要集中精神应付侍卫司的事情,正愁无法分身帮助兄长结局河北的难题,种师道和童贯的眼力绝对是老辣独到的,如果能够得到李纲的帮助,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那么接下来也就只剩下一个问题,那就是将王黼拉下马,让李纲上位!

第608章 苏瑜的赈灾

纵观历朝历代,干得不好的皇帝其实并不少,但史官们用昏庸无能,宠信奸佞,被蒙蔽视听等等来描述昏君的一生,可曾见过史官们骂皇帝是聋子瞎子?

作为一国之君,皇帝站在帝国的最高点,他能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大格局的东西,或许他并不了解百姓们具体吃些什么,一天吃几顿,不了解田间地头长的是什么草,老百姓死了是用席子裹着还是用一口薄棺。

但他肯定会知道帝国正在经历着怎样的阵痛和变化,而作为皇帝,最了解的也就莫过于他身边朝夕相处的这些大臣们。

所以说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那些奸臣贪官都是些什么货色,之所以没有法办这些人,是因为他需要依赖这些人。

他不能帮农户种田,不能帮商户做买卖,不能帮士兵打仗,他是整个帝国的最终决策者,而这些朝臣就是他的智囊和手脚,如果他发现了但却没有法办,说明那些个奸臣贪官,仍旧用得着。

王黼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极度爱财,但也只有真正爱财的人,才懂得如何敛财,为大焱敛财!

诸如后世的大贪官和珅,他可谓史上第一贪,但在治理国家方面,他却算是个能臣,在伺候皇帝方面,更是不世出的天才,这样的人用得顺手又舒心,即便他贪墨一些,那又如何?

真正的大奸臣,总是有大本事的人,否则绝对不可能在忝居高位而尸位素餐,之所以留着他们,是因为他们对皇帝还有用处,而皇帝也深知这一点。

这也是为何治贪所抓的都是不大的官员,他们不叫奸臣,而叫蛀虫,因为他们的才能和作用,根本就算不上重臣的行列。

王黼擅于敛财,不仅仅是替自己敛财,还有为大焱敛财,这也是官家一直留用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