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页

但他也很清楚,苏瑜手里握着这份东西,他完全可以打这个先锋头阵,没必要将这份首功让给他李辅弼。

苏瑜之所以将这份东西让出来,不是对他李辅弼心生好感之类的,而是因为苏瑜很清楚自己还不具备充当先锋军的实力。

毕竟他们心里都是猜测,若猜错了,苏瑜傻乎乎就点燃这个导火索,那么官家怪罪下来,他苏家也就彻底完蛋了。

可李辅弼却不同,他已经是官场的老人,又有朱勔这样的舅舅在背后照看着,关键时刻也能够让苏瑜背这个黑锅,他完全没有任何的后顾之忧,只需要站在台面的最前端,打响第一炮。

事实上李辅弼的猜测已经距离真相不太远了,苏瑜也确实是这样想的。

若自己傻乎乎就冲上去撕开地方官府的遮羞布,那么城府也太浅了一些,地方上的羞耻,说到底都是官家的面子,即便官家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可让他苏瑜来执行,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又该作何想。

但如果让李辅弼出面,说不得要牵扯到朱勔的身上,有这位“东南小朝廷”的大佬出手,官家和文武百官还能说些什么。

而这其中也牵扯到官家心中极其隐秘,连苏瑜都没有考量到的一层意思,打击江南地方官场,可不就是在变相削弱朱勔的影响力么。

无论是宠臣还是权臣,一旦坐大,便会引起官家的警惕,帝王心术,逃不过两个字,平衡。

赵劼不是不想追究地方上的罪责,而是要将这种惩罚当成一种武器和工具,在适合的时机再展现出来,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这才是事半功倍。

而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苏瑜,而苏瑜,也没有看错李辅弼,而李辅弼,也没有看错朱勔。

第398章 兄长

苏瑜回到府邸已是掌灯时分,因着苏常宗被捕,家里头的人都愁容满面,膳厅的灯亮着,苏牧孤零零坐在那里,下人都在一旁候着,却没有布菜。

“大少爷回来了。”彩儿丫头冒冒失失地快步走进来,朝苏牧惊喜道,然而后者只是勉强一笑。

苏瑜的脚步很沉稳,即便他出门之时,怀里抱着那个木盒,如同肩上压着一座山,回来之时仿佛卸下了那座山,一身轻盈如白羽,他的脚步仍旧没有太多的轻快,宠辱不惊,不悲不喜,仿佛已经融入到了他的骨子里。

“等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