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页

赵劼喜欢赐书画给大臣,这俨然已经成为大焱朝堂上的一种风尚,他就曾经给童贯赐过两次亲自手抄的书籍,更是常常邀请蔡京等入宫,与自己一起探讨书法和丹青之道。

苏牧上次担任童贯的赞画,也算是珠玉在前,那时候并没有给他什么赏赐,而今他又协助高慕侠,办了一手的漂亮事儿,不赏赐确实说不过去。

可赏赐太过头了,又会让人关注到苏牧,到时候绣衣暗察的身份肯定会被有心之人查出来,也不太方便暗中行事。

如果只是赐几个字嘛,苏牧本就是文坛的大名人,如此也只是锦上添花,成为举国皆知的雅事假话一桩,对官家和对苏牧都是有着极大好处的。

虽然只是虚头巴脑的赏赐,却又让苏牧感受到官家对他的关注,也算是瞎子吃饺子,心里有数了。

念及此处,赵劼也是心头舒畅,用过御膳之后,便带着高俅和高慕侠来到了御书房。

高俅自然接过了磨墨的差事,这磨墨可是一门技术活儿,特别是为官家磨墨,那秉笔太监没有个几十年的功底,也不敢出来卖丑。

可高俅跟蔡京是一路货色,对书画有着极其深厚的研究,又常常相伴左右,与官家探讨文学绘画的精髓,自然深得圣心,磨出来的墨自是很受官家点头的。

官家的兴致显然很高,事实上每一次给大臣题词或者赠送御笔书画,赵劼都异常的兴奋,因为这种事情不比开疆拓土经世安民,他很是在行啊。

御笔饱蘸浓墨,赵劼沉吟了片刻,气沉丹田,手背上的青筋微微凸起,笔走龙蛇,登时满纸云烟,两行大字跃然于纸上。

高慕侠悄悄凑近了一些,可当他看到纸上的内容之时,不免嘴角抽搐。

虽说官家赐字,该当随意,可也没想到官家这么的随意啊。

但见那纸上写着长短句。

“文名起于江南,有三句,才气闻达东京,好再来。”

好嘛,苏三句这次又变成了好再来,这三个字怎么听都像坊间那些半掩门窑姐儿的广告语啊。

好再来……高慕侠脑子里一直回荡着这三个字,以致于义父高俅对官家文采的吹捧,他一句都没听进去。

只是他在离开御书房之时,赵劼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海上风浪大,让那小子悠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