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页

“让贤兄见笑了……里面请……”苏牧若无其事地微笑着,一脸的人畜无害,与刘质一同往府邸深处走去。

而他的身后,苏府的门前,人群气氛早已炸开,苏牧宴请的第一个读书人,是得罪过他的刘质,这消息很快便传遍杭州城,如同一块巨石,丢入了静湖一般的文人圈之中!

这……这是什么情况啊!

赌气?

既然你们都怀疑《人面桃花》是刘质代笔,那我决定宴请的第一个读书人,就是刘质!

这是什么节奏?

咱们的杭州第一才子也未免太记仇了啊喂!

第064章 中秋前夕,心思各异的人家

纵观华夏古今,君子自重而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已是诸界之共识。

在璀璨如花的华夏文明之中,文人是个极其怪异的群体,他们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可谓旷古烁今,放到世界范围内都并不逊色,然而在时代的变迁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却往往是武夫,而非文人,其中很大一个原因,便是文人相轻。

从百花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这种文人相轻的习气便开始不断的蔓延,儒家攻击墨家无君无父,又指责道家疏阔而无用,道家反过来批评儒家和墨家背离天道,法家又视儒家为五蠹之首,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士大夫阶层也是争斗不息,儒圣孔子得不到齐景公重用,是因为另一位文人代表晏婴的反对和暗中陷害,而作为法家代表,韩非子为秦所用却最终得不到好下场,而陷他于此的,却是法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李斯。

再说王安石的变法,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削弱富商大户的利益而使百姓得益,本是一件利国惠民的好事,可当时对他反对最激烈的,却也几乎都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文人,诸如司马光,苏家三父子,甚至欧阳修都是他的反对者。

文人相轻都已恐怖如斯,若得罪了文人,那该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

眼下的苏牧便将整个杭州的文人圈子都得罪了一遍,坐实了第一才子的宝座之后,咱们的杭州大才子第一次邀请文人,请的居然是刘质,这让人如何相信,如何理解?!

这是活生生的嘲讽!对整个杭州文坛的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