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页

然而不久复社和东林党人图谋以周延儒再相,秘密筹集政治资金,大铖企图与东林消除敌对,就献金万两佐之,后周大拜,入内阁,为首辅,欲报答,因东林同人反对而作罢,大铖推士英以自代,士英遂再起。

当朝有人言:“士英一庸才,不过大铖之傀儡耳!以为执政,犹沐猴而冠也”,这并非事实,马士英遍历封疆,对实务颇有才干,虽然不是什么奇才,但在明末士大夫们普遍无能的情况下,还是相当优异的。

因此,让他出去主持大局,虽然是周延儒想要为自己谋取一些利益,但是撇开这一层关系不说,这个推荐也并没有什么不对。

崇祯稍微考虑了一会儿的时间便说道:“这个提议还算是不错,马士英何在?”

马士英本是站在队伍的后面的位置,刚刚开始听了周延儒报他的名字便微微有些惊讶,现在崇祯真的叫到了自己,他心中自然是十分欢喜的,他马上站出队列来作揖说道:“臣在。”

“方才周爱卿举荐你为监军,不知道你可否愿意?”崇祯问道。

马士英也不回答愿意还是不愿意,直接跪倒在地,行叩拜大礼,口中高呼:“臣谢主隆恩。”

于是这事情就算是成了,崇祯即刻下了圣旨,着马士英总督凤庐军务,即刻启程赶往凤阳。

听说了马士英来到了凤阳,张雷顿时就感觉到很是郁闷,不过他自从经过了上一次的事情之后,与崇祯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够算是纯粹的上下级的关系了,因此张雷决定不管怎么样都不会听从马士英的话。

且说这马士英,得了个钦差的名头,顿时就“春风得意马蹄疾”了,浩浩荡荡地从京城里出发,招摇过市,要不是他身边有重兵保护,恐怕就要被附近的叛军给消灭掉了,那做派实在是让人看不惯。

这马士英到了凤阳之后,想着自己当个监军看着别人打战也没意思,捞不到什么好处,于是想到了自己带着人也去打战,自己打战可以积累军功,就能够找崇祯要到不少的好处了。

主意是定下来了,他说做就做,但是苦于自己手上一个兵都没有,于是他便利用自己监军的身份去找了三个人来,其中有总兵刘良佐和太监卢九德,另外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黄得功的。

黄得功父亲早死,他少年时就胆略过人,十二岁时,其母酿了酒,被他全部偷喝光了,母亲责备他,他笑道:“要还很容易。”后辽东战事起,黄得功持刀杂在军中出战,斩首二级,获赏白银五十两,他回去后送给母亲说:“儿用这些偿还酒钱。”由此开始担任经略的亲军,积功升至游击,崇祯九年,他升任副总兵,崇祯十一年,以禁军随总督熊文灿进攻变民,立下战功,受封太子太师,署总兵衔,崇祯十三年,随太监卢九德于板石畈击败变民军,崇祯十四年,黄得功驻守定远。

马士英找到两人,说服了两人和自己一起进军打战,积累军功,当时他们触手可及的叛军便是李自成,于是三人将自己能够组织起来的所有的人全部都聚集在了一起,前往与李自成对敌。

刚刚从四川出来的张雷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笑了,就凭借这点点人就能够打败李自成的话,那他张雷都不用混了,李自成是什么人物?历史上可是称帝了的大拿,而马士英是什么人物?不过一个在遍地是庸才的大明末年稍微比那些庸才要厉害那么一点点的人物,而卢九德更是连身体都不完整的太监,唯一一个有说头的也就只有一个黄得功,这样的组合,怎么样能够面对李自成?

于是,在张雷的意料之中的是,他们失败了,而且败得很惨,差一点点就自己都逃不了命,就更不用说拿军功了,但是这马士英倒也真是有本事,他发挥了自己瞒天过海的本事,愣是没有受到一点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