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页

一顿饭吃了很长的时间,卢象升心中憋了一肚子的火,喝的有点多,于是回到驻地之后就睡了过去,等卢象升一走,杨嗣昌就出现在了高起潜的面前,杨嗣昌说道:“公公啊,你就不该提我的名字啊,你这么一说,他岂不是也要把我也牵扯进去了吗?倒不如随便编个其他的理由也好啊。”

“嗯?”高起潜看着他,然后从鼻子里面哼出长长的一声,杨嗣昌察觉自己说漏嘴了,赶紧赔笑道:“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说,让他们知道也不太合适,不过现在已经说了那就算了吧,我接下来要做什么?”

高起潜说道:“你还问我做什么?你脑子里面到底想不想事情的?既然他要兵,我又承诺了从你这里给他搞一些人过去,那你就把里军队里面那些老人,生病的之类打不了战的,都挑出来送给他不就行了?”

杨嗣昌一听,顿时就眉开眼笑起来,竖起大拇指赞叹道:“哈哈,这个计策好,高公公果然高明,高明呀,我明天就下去准备,编出一支军队来让他带走。”

“这就对了嘛,到时候你不但能够将这些不能够打战的踢出去,而且又可以借此向朝廷要求补充兵力,这绝对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啊。”高起潜笑着说。

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一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杨嗣昌才回到自己的住所里面去。

此时此刻,张雷正一脸郁闷地带着人往回走,还记得那天,察觉到皇太极正在积极备战南下,正准备回应他再打一仗的时候,却被高起潜给坑了,不得已只能够后撤,让皇太极的人马一路高歌猛进。

卢象升比他早几天就回去了,虽然两人是一起走的,但是还有这么多大炮和东西都要运走,速度自然块不到哪里去,为了赶时间,张雷都不得不选择人迹罕至的小路走。

而值得注意的是,卢象升这个时候已经带着从杨嗣昌那里拿到的一群老弱病残开始了再一次征战皇太极的旅程,如果张雷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话,他现在肯定就掉转头再一次和皇太极干上了,可惜他什么都不知道,在这荒郊野外的就算是四海镖局的人要来传情报速度都会慢一些。

这一天,在距离天津只有两天的路程的地方,张雷终于得知了卢象升再一次官复原职的消息,并且得知他已经出发了,便立即决定将军队调转,再一次往前线开拔,可是就在这时候,第二份消息又来了,这是一份诏书,崇祯写来的,说是高阳城被围,危在旦夕,但是孙承宗此时此刻就居住在高阳城,命令张雷即刻带着人马救援,务必保护孙承宗一家安全。

孙承宗何许人也?竟然引得崇祯如此?

说起这孙承宗,他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朱由校是朱由检也就是崇祯的哥哥,他以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亲临山海关督师,经营将近四年,组训了十几万辽军,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恢复失地四百余里,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营造了著名的关宁防线,为后来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奠定了基础,两次因遭魏忠贤掣肘,告老回家。

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老人,也难怪会引起崇祯的如此重视,接到命令之后,张雷不敢怠慢,赶紧带着人就往高阳方向去了,他又害怕自己来不及及时赶到,急命保定、河间两府暗藏力量全力救援。

卢象升这一次出去肯定是很不利的,就算是张雷加上这么多人带上武器都不敢和清军正面对抗,更何况是缺少了张雷的帮助的卢象升呢?但是张雷现在想要去救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不给人留下违抗圣旨的把柄,也为了自己的一家老小,张雷不得不将他放弃,转而往高阳方向而去。

在接到需要前往高阳的信息之后,张雷马上将罗德曼和郭育叫了过来,对他说道:“现在情况非常紧急,我先带着五千人马杀过去,应该能够起到一些作用,你就带着这些东西走,必须要用最快的速度赶到高阳去,明白了没有?”

“好的。”罗德曼答应了下来,张雷便带着姜玉阳引领五千全副武装的士兵骑着快马往高阳方向急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