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像之前说的,胤禛就是气也不可能气康熙去呀,最后倒霉的,怕还就是胤祚了。
行吧,这会儿走就走吧,等回来再说的!
胤禛把消息扔一边儿去,想着今天接见外国人,他们说的话。
互惠通商,这个是可以,那个想借兵的…是不是疯了?他也不看看他的国家在哪里,远渡重洋去作战,胤禛疯了才会答应他啊。
而且咱们头回见面,你就借兵?是不是太高看自己了啊?
胤禛可不是在名声上特别计较的,如果换成康熙,说不准为了什么仁慈的名声,大国的脸面,还真可能叫这人成功借兵。
可现在嘛,真就是白想了,而且,你们国家自己陷入了争斗,我一个外人,不管帮谁都有些问题吧。
所以,胤禛根本就不搭理他这个请求了呀。
不过。胤禛对于这些人的厚脸皮也是有了个见识了,这说是厚脸皮都已经是抬举他们了吧?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胤禛觉得这话真就是说的太对了,这些说是借兵的,腆着脸就借,可用什么借怎么不开口?打算白吃白喝白碰瓷儿呢?
既然这些人如此不识抬举,那正好扔驿站里冷静冷静去吧。
胤禛下决定的时候,还不知道他的好六弟这会儿正跟他皇阿玛打小报告呢,说他太投入工作了,这样会累坏的……
对这个,康熙也是真无语,胤禛没登基的时候,康熙那真是没看出来,胤禛就是个工作狂啊。
他为什么要偷溜啊,还不是畅春园一直有大臣请见。
大概就是想来跟康熙吐槽新帝的吧。
这个事儿,康熙真想说,他管不了啊。他说退,那就是真退了,绝不是说说而已。
至于儿子太辛勤,康熙觉得,可能是儿子还没适应,等适应适应,应该就会缓下来了吧。
别说,这回康熙可真是看错了,接下来很多年,胤禛都是这么一个架势,完全没有改变的意思呀。
就是等康熙走了四五天后,出了一丁点儿的小插曲。
这不是说了,一直有人去求见太上皇,康熙心情不错的时候还真会见见人,但也就是瞎聊,绝不谈政事。
可这四五天了,却再没人见过太上皇。
这不,很多人就慌了,又瞎猜起来了,不能是太上皇病重了吧?
又或者,皇上容不下太上皇了?
这不靠谱的推测,还真是叫胤禛头疼了起来。
他可是一直瞒着太上皇离京的消息的,而且这队伍里,还有个铁帽子福亲王。如今天下可不太平,若是走漏风声,反正胤禛就特别担心。
不然也不能一直瞒着了。
可就因为太上皇没有见来请见的人,还连着四五天了,就让人胡思乱想起来了。
就说,这个事儿怎么办吧,直说太上皇出去玩儿了?他微服出访呀,要是有心人注意到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