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页

李隆基心中暗自又恨又好笑:秦霄,你这个要钱大帅,什么时候给我来个大胜仗安慰一下呢?我可是连自家的房子都不建了,拆了墙角拿去给你打仗……

姚崇又奏道:“陛下,幽州军历来番号有些不明,时而称作幽州大都督府兵,时而幽州军,时而河北军。秦霄上表,请求确定幽州大军番号为‘辽东军’,以对应长安的‘辽东军机处’。臣建议加封秦霄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一如当年李靖故事。”

看似是个细微末节的小事,李隆基却心里未免有些高兴起来:改军号为“辽东军”,那意旨就在整个东北的辽东半岛。看来秦霄的意向已经定下来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捷报传来,好事么,当然要同意。反正他已经是河北道行军大元帅了,加个分管行军大总管,也没什么大不了。

此时的辽东军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秦霄将辽东军中的马匹集中挑选了一万匹好马出来,另外用公开选拔的方式十里挑一,选拔了一万名擅长马术与骑射的好手,编组成了中军“虎骑师”,直接由自己统领。

秦霄的用意很明显。一来,想以这一万人为实验品,摸索骑兵训练方式,借以日后带动整个辽东军的骑兵。若不是因为马匹太少,他想一次性训练两万人才好。二来,竖立榜样的作用,让全军上下刮起一股训练热潮。中军虎骑的将士,每人每月俸禄要多一百文钱,伙食上也是优先照顾。而且每月会进行虎骑师淘汰练兵赛,十二万人共同观瞻,就比的马术与骑射。到时,每队(五十人)每次淘汰一到五人不等,由另外选拔的人顶上来。而且,淘汰练兵赛上以队为单位,成绩名列前茅的队,也会有待遇上的奖励。

有榜样、有竞争、有赏赐、有惩罚,更有了荣辱感,将士们顿时更有了动力。一时间,辽东军中掀起了一阵训练比拼的大热潮,人人以加入中军虎骑为荣。而且,中军虎骑的一万人,分为两百队,每队都有一名天兵监将士作为专职指导训练的副队长。天兵监,象征大唐军人最高级别的机构,无数人梦寐以求加入的地方;天兵,荣誉与实力的标志!有了这些人领头当“教官”,中军虎骑师的士气空前暴涨,训练质量大大提高。

时已盛夏,烈日晒得大校场上一阵白烟腾起,热浪滚滚。秦霄光着膀子,晒得一身乌黑发亮挥汗如雨,在大校场上亲自指导、监督中军的训练。万名健儿驱驰着跨下的骏马,大声哟喝的来回冲刺劈刀、射箭。天兵监的那些人,对于这种程序的训练早已是看作小菜一碟。一场训练下来,粗气不喘,神色淡然,让那些新兵蛋子惊为天人。同时,虎骑师的训练,不管是从体力还是技巧上,都很大程度的参照了一些天兵监的训练方式。

可以说,这种程序的训练,对于新兵来说堪称“残酷”,但又偏偏很有乐趣。想着自己头上顶着荣誉的光环,将士们咬着牙坚持。将意志与体魄,炼得如同钢铁般顽强和坚硬。

烈日晒到身上,一阵火辣辣的疼。秦霄整个人都像是变成了一个漏水的筛子,刚刚喝下的水,瞬时化作汗水流出来,挥发到空气里,流淌到地下的尘土里。他站在点将台上驻足眺望了一阵大校场,心下一阵满足。抹了一把脸,尽是渗杂着沙尘的黑水。自己所站的地方,脚下已是一圈儿水渍,全是被汗水打湿的。

就在刚才,他骑着马亲自演练了一下骑射与劈刺的技巧。将士们大呼过瘾,一时间训练热情再度高涨。炎炎烈日之下,这些不怕死不怕苦的儿郎们都在拼命地训练,生怕月底大练兵的时候,会被淘汰。

秦霄看了一阵,满意地微笑起来。拿起大磁碗,喝下一碗水,准备再下校场,亲自指导训练。正巧此时,金梁凤来了,将他叫住。

天气如此炎热,金梁凤却依旧神采奕奕,潇洒自如。看不出一点他怕热的样子。他今天心情看似不错,扬着手里的一份折子,冲秦霄笑。

秦霄哈哈地笑了起来:“我上表军机处的折子批回来了?你就说吧,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金梁凤笑道:“自然是好消息。”

“那便不用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