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页

独自留在家里的祝父:……不行,他也要去。

在庄子里待了半个月,周先生找上门来了,没办法,这几个学生里,他最不放心就是祝文乐了。

他的天分是少有的,也是他们中间最有可能成为进士的,但他的志向却不在于此,反而喜欢墨家,喜欢那些匠艺。

看着学生兴高采烈的样子,现在倒是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了。

“先生你瞧,这是学生改良过的秧马,比之前的秧马更灵活,坐的更舒服,而且上面的能放置的秧苗更多,这是……”

周举人认真地看着、听着,不得不承认,这个学生在此道上也挺有天分的,要是能在此道上走远一些,说不定也能在史书上留下姓名。

察觉到自己的动摇,周举人立马让自己醒神,说道:“这些的确不错,但你要如何推广?”

“先生,百姓们都不是笨人,知道有能节省力气的好物,自然会来更换。这附近的田地都是祝家的,我们往日也会为佃户提供农具,这次换成学生改良过的,他们一用就能知道好处。”

“如此口口相传,附近的农民就会知道这些东西的妙用。这东西改起来方便,普通的木匠就能改好,而且学生舅舅就有一家木匠铺子,帮学生推广。”

前世,祝文乐改良研制的那些器具就是这样推广开的,最后引起姚知县注意,帮着一起推广,今生他还是打算这样干。

他想着等自己成为举人,影响力更大,就不用等姚知县自己发现,直接引荐给姚知县便好。

“这些是利国利民的东西,为师帮你引荐给姚知县,这样,百姓们就能早点用上它们了。”

“不过你记住,打铁还需自身硬,你虽然在这方面有奇思,但科举之途还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