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四十四
既然已经打定主意要把glton cheetha的真面目钓出来,field探员便迅速将每个人的工作安排了下去,力求为cheetha塑造一个趋近完美的真实幻象。
沈路并不赞同钓鱼执法,但一来他隶属这个调查组就得按规矩办事,二来他也确实想不出更有效率的解决方案,因此只能耐下性子,按组里的要求一点点给glton cheetha透露与“表侄”有关的信息。
抛下诱饵的同时,几人又以cheetha是凶手为前提对之前获得的线索进行了整合,所有线索竟如有序数列般在“glton cheetha”这张网上紧密排列,在众人眼前逐渐展现出案件真相的冰山一角。
于是六天后的深夜,几名探员便在y城警局的协助下,在北边社区的一套小别墅内逮住了意图杀人的glton cheetha。当武警从暗处倾泻而出将人制服,男人这才惊觉自己被骗了,他的视线在月光下显得阴毒可怖,盯得扮演“表侄”的arv有些后脊发凉。
“glton cheetha出生于农户家庭,努力拼搏了多年才熬到旅游局公务员的职位,却由于不愿意接受新的岗位分配而受裁员,这件事本身就有着重重疑点——我们向旅游局询问了当时的情况,证据表明的确是cheetha始终不愿意去别的部门工作,随后才遭到了组织辞退,那么你们想一想,好不容易熬到中高层的底层人士为什么要对岗位分配进行抵抗,从而导致自己变成无业游民?”
抓住glton cheetha的第二天一大早,y城警局内部的案件解读会议上,newan churchill作为他们组的代表站在台上分析案情:“我们曾想过,cheetha可能本来就有要离职的打算,拒绝换岗只是一种借题发挥,而第二种可能则是他受到胁迫不得不拒绝换岗。”
他们本来觉得glton cheetha本就想要离职的可能性更大,但经newan和arv的调查显示,此人失业后还经历了蛮长一段严重的低谷期,显然不是有备离职的样子,第一种猜测因此被推翻。
glton cheetha的病历上没有登记重疾,足迹显示他并无违背规章制度的不良嗜好,资金没有负债记录,亲属关系调查结果也表明他与亲人没有重大矛盾……由此看来,最可能让他被迫离职的当属与同事朋友间产生的意外事件。
“为了查明cheetha的人际网络,我们联系了现任旅游局干部进行面谈,得知cheetha在职期间与同事关系算不上好,但也没发生过什么重大矛盾,于是我们又要来了cheetha这些年处理过的公文,整理之后发现三名死者都曾跟他在工作上有关联。”
按死亡时间来排序的话,最先受害的死者是harry iller,他父母名下有一家在全国排得上号的旅游公司;第二个女孩是anna clton,她母亲为一家旅游公司的股东,父亲也肩任国内某黄金集团的一名大股东;第三名死者是owen arker,他母亲是国家台的著名新闻主持人,父亲名下的旅游公司市值过亿。
三名死者的父母都曾有亲笔签名的申请文件是经glton cheetha的手来处理的。
而有趣的是,这些申请文件的处理顺序与相关死者的死亡顺序完全是反过来的。
“这种完全相反的顺序通常说明凶手是通过回忆的形式来选定作案目标的,因为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下意识地从大脑里最深也最清晰的记忆来进行回忆。”
播放完文件和嫌疑人死亡顺序的关系图后,newan又在屏幕上展示了人类大脑某些与记忆有关的神经元分布图,从生物学的角度讲解了理论的合理性,才又接着道:“cheetha曾在工作单位遭遇了人际方面的挫折,但这些挫折都没能引出他的暴力倾向,这些年来,就只有这几名死者遭受了他的疯狂加害,这说明cheetha和受害者之间的某些联系刺激到了他内心最为脆弱的敏感点,这些联系中,又属导致他开始杀人的、联系着第一个受害者的因素最为重要。”
为了找出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在前几天,他们组带着glton cheetha处理过的文件再次拜访了harry iller的父母,想要查明双方有没有在工作方面产生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