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十月五日,英苏德中四国终于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签定了《阿姆斯特丹协议》。

根据协议内容,中国和苏联都得到了想要的东西,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成功地“独立建国”,东北印度从英联邦中被割出来独立建国,缅甸那三个省份也同样脱离了英国人的掌控。

而德国方面则收回了喀麦隆这块一战的失地,意外的收获是他们还拿回了尼日利亚,原本德国人是要求索回德属西非,不过英国人考虑到南非这个敏感的地方就在边上,最后以尼日利亚代替。

西班牙是这场战争中的幸运儿,他们收回了失去百年的直布罗陀要塞。直布罗陀要塞由苏德法意四国共同“背书”,宣布永久非武装化,而后英国人残留在这儿的炮台设施被拆除。

这场战争中,英国人最不高兴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损失甚至超过了法国人——至少法国人在这场战场中海外殖民地除了失去安南外,基本没有别的损失。而英国人却屈辱无比丢掉了一大片土地。

《阿姆斯特丹协议》签定那天,泰晤士报头版的标题是:

“我们被抢劫了!抢劫我们的人,不光是中苏德这三个强盗,还有美国这个所谓的‘盟友’。”

欧洲历时近一年的战争结束了。

但矛盾并没有被消除,反而更加地激化。

海军全灭的英国人,舔着身上的伤口,开始了重建皇家海军的艰苦工作。比起原历史位面1945年的英国,现在的英国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没有象历史上的1945达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战争只持续了一年,英国人叫嚷没钱用租借法案,向美国借债也并不多。八月份开始谈判时,许多在美国开出订单就已经中止了。

中苏德三国,则忙着消化战争中获得的红利。

而美国人在搅屎失败后,则在头痛如何能让英国人继续履行《英美华盛顿协议》的内容。对于美国人来说,最大的不幸就是战争结束了,英国人在美国开出的大量商业订单几乎全被中止。虽然英国为此付出了违约的损失,但美国方面由此带来的利益流失同样不小。

中苏德英四国在阿姆斯特丹开始停战谈判的消息传出时,当日就引起美国华尔街的股市一阵大跌。和平协议签订后,与之相关的一堆军工类股票更是狂泄了十来个百分点。

无论是加纳新政还是历史位面的罗斯福新政,本质上都是通过国家狂印钞票货币贬值的方式来缓解经济危机,并不是这两个新政拯救了美国,而是德国发动二战拯救了美国的经济。

但在这个位面,战争只打了不到一年,就“早早”地结束了,在战争中美国虽然从欧战各国身上吸血无数,但是这血吸得还不够多。

不过,中苏德还有美国,都是这场战争的获益者,只是彼此得到的好处有所区别。

美国就不必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