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杏儿脸上淡淡笑着,说道:“多谢你盛情,这事儿我会考虑的。你们都算是我自家的兄弟,有事我不会藏着掖着不说的。只是最近家里有两个远房的亲戚要来京都一趟,我已经报了住址给他们,到时候他们过来,我还要招待,就不过去你那里了,免得麻烦。”
“哦?你们家还有兄弟?”寻芳倒是不清楚这一点。
当初杨家的日子不好过,若是有亲戚,互相帮持也不至于让他们母子三人过得这么惨。
杨杏儿解释道:“当初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也是远房,他们不住在丹城。都说穷在深山无人问,家里都怕多个亲戚多个拖累。如今好容易我家到了京都,亲戚们近年经商也发达了。这才联系上了的。”
梁佩恩在一旁,欣慰地说道:“如此,他们要来,你也好有个兄弟靠着。”
杨杏儿摇头道:“我倒不求这个,他们是要来京都做生意的。在南方弄了些扇子来卖,等买卖做完了就要南下回去。我只想着,我母亲跟弟弟的棺材如今还放着没有带回家去,正好来了亲戚,就让他们帮个忙,将他们送回老家埋葬,到时候我多出些银子便罢了。若是他们不肯要钱,以后来京都,我都提供住处就行了。都是亲戚,互相帮衬罢了。”
“这也是个理,你有打算便好。”寻芳在一旁支持道。
“将来的事情,你有什么说法没有?是要跟你兄弟一起回丹城去,还是继续住在京都?你一个人也未免单薄,婚事上,有什么打算没有?”梁佩恩还是觉得男女在一起方是阴阳平衡,像是杨家这个局面,只有一个女人,未免太难了些。
杨杏儿见他这么说,笑道:“我能有什么打算?要说回丹城,那里也是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小院子,去了那里还不如京都好,你们都在这里,有个困难我还能麻烦麻烦你们,若是回丹城我还找不到人去。婚事上,我也没有打算。且看吧,我也想清闲几年。”
杨杏儿已经三十来岁了,如今要说嫁,绝对很晚了,只怕也找不到好人家。
况且他们家这样情况,招人就是招个入赘的女婿,只要能生孩子,什么都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