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手么?”
“谁知道。”
“……”
宋书洪说这一番话时,神情和语气都有些古怪,试探中带着暗示,似乎在期待她有所反应。思影也感觉到了——其实宋书洪这番话的确奇怪,朝廷官员外地公差,再稀松平常不过,加上宋书洪平日本也与她无甚联络,要去便去了,跟她实在没有多大关系。特地向她辞别?未免也太煞有介事。
思影试图找出这番话中或许存在的关键的、重要的字眼,然而她反复想了好几遍,完全没有发现任何值得关注的信息。
她看得出来,宋书洪似乎有些失望。
好在宋书洪并未继续纠结下去,很快恢复了神色,复又道:“护国公旧案一事我始终记在心上,孟姑娘不必过于心急,再是千头万绪,事情也得一件一件的办。”
思影沉吟须臾,问:“宋大人认为,有几成胜算?”
“五成。”宋书洪笑了笑,“事在人为。”
思影眉心微曲,五成,不多不少,不坏不好,这回答……很宋书洪。
“待我从青州回来,希望看到孟姑娘万事俱备,届时三堂会审,大理寺定当全力支持孟姑娘。”
思影看着他,“宋大人似乎很期待。”
“不瞒孟姑娘,大理寺不办大案,如何立德立功?”
思影微微沉吟。她想起之前查办杨志远佛花案时,宋书洪与京兆尹合谋制造京城动乱,又在公开审案时正气凛然的为民请命,将自己在民间的声望推高不少。
这事思影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理解,就算宋书洪非常在意声名,可是费那么大的力气,筹谋那么大的事件,只是给大理寺捞点名声?沽名钓誉到这种地步,实在教人匪夷所思。
但后来她慢慢发现,宋书洪见缝插针的为自己立德扬名,不但有用,而且有大用。那效果不见得立竿见影,但却如润物细无声一般,稳定且日益巩固——他在民间的名声极好、而且越来越好,大凡老百姓一说起朝廷官员,便都会夸赞“大理寺的宋大人是最体恤百姓的好官”……
思影隐隐有些洞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