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拦头拨了几下算盘,随后说到:“中等人家户银为一两五钱,上等田一亩收一石六斗,中等田收一石,下等田收八斗,地税为五十九石二斗。”
王掌柜听到差爷算的跟他一样时,瞬间精神了,也不觉得交税是难事了,问道:“差爷,什么时候交税,去哪里交?小民立马回家清点。”
“不用这么急,会有告示出来的,我们要行通知府衙百姓才行。”
“小的明白了,差爷您忙!”
王掌柜笑着回家,这么些年来,他真的是第一次觉得税收不高,以前光银就要三四两,至于粮食,那要的更多!
在王掌柜算税收时,周围的百姓也都看着,发现差爷们还真给算,而且也很清楚后,就蜂拥而上,要早点知道自家的税钱。
“差爷,我家是几等啊?要交多少税啊?”一老丈挤进来问道。
“前些时日,不是有差役调查统计的吗?难不成你没有?”
“这个啊~”那老丈并不清楚这件事情,当初因为税收的事情,他当了隐户,要躲过去。
看到他那样,赵拦头就明白了,又说道:“若是没登记的,就是那边等级,家里几口人,一年赚多少银还有家里有多少地,都得写清楚。”
“若是有欺瞒,那就要罚银了。”
那老丈听了连连点头,去了另一边进行登记。
其中有一部分人见了后,连连皱眉,这隐户隐田都是他们做的,这田虽然是那老丈的,但自家给他庇护,让他专心种地,不用担心交税。
没到被这唐知府一下就全弄出来了。
当然,他们自家的隐田是不会交出来的,就算现在税收低廉,但是加在一起,也是一笔大钱。
而不会算钱的百姓们也在这些桌后面排好了队,谁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交多少税,其中又是如何算的呢?
在府城百姓们因为税收的关系,兴致高昂时,府衙的官吏们的日却是苦不堪言。
税收是一块区域一块区域收的,也就是,胥吏们要算好每户人家该收的税后,才可以开始收税。
所以,如今的府衙内充满了算盘的声音,除了户房外,其它几房也都来帮忙了。
府城内的,比较偏远的,都需要算上,而外面还有那一些漏网之鱼,需要登记存档,再次计算其税收。
“明府,杏花巷那一块已经收好,是否要去收了?”
“嗯,你们将账册抄录下来,去杏花巷里面收,交上一个,就让他在自己名字那边按上手印。”
“这件事情,你们可以慢慢来,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出错。”唐林嘱咐道。
“属下明白。”
府城的这次税收,绝对是永兴府最热闹的时候了,每日里算盘声不绝,还有些百姓直接开始自己算,导致他们的算写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以前税收的时候,百姓们都是愁眉苦脸的,现在税收,那叫一个兴高采烈,少了将近一半的税银,能不高兴嘛!
永兴府辖下的各县得到消息会稍晚一点,但很快,百姓们也都知道府城内的税收情况了。
有的知县听到这个消息,心中大为不满,这个唐知府可真是圣人,居然将要缴纳的税收算法都拿出来,让百姓们知道了。
如今倒好,百姓们一个个的对税收的数额知根知底,日后要多收点钱都不行。
之后,知县们也都张贴了告示,其中就有调查户籍、耕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