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到辰初(7:00),唐木和唐林已经到了私塾里了,李先生还没来,私塾里只有五六个孩童,昨天过来也只是粗粗地打了个招呼,午休时间还不长,还没怎么接触过。
这些孩童两三人聚在一起,说着村子里的各种事情,唐林听了一耳朵,就知道他们都是李家村人,父母送他们来只是认几个字,有天赋的都去镇上的私塾学了。现在私塾里最大的有八九岁,最小的就是唐林了,才五岁。
唐林记得表哥李多好像也来私塾里读过,不过外公说他少了根读书的筋,学了三四年只认识些常见的字,连《三字经》都背不出,就让李先生劝了回去,现在去了镇上的木作坊当学徒。
很快,李先生就进来了,又带着大家念了一遍《三字经》,看来不管年龄大小,大家的进度都是在《三字经》里的,唐林突然有些怀疑,该不会李先生只教启蒙书籍吧?
就算再怎么不了解古代,唐林也知道在古代考科举,最基本的就是要读好四书五经,当然《三字经》也是很重要的。
这样一想,唐林凝神,跟着李先生念。边念,还按自己的理解,想这句话的意思,等到先生讲解的时候,比较一下,这样可以提高对于这些书籍的理解,增强理解能力,毕竟考科举,除了记忆要好,理解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之后,到了先生检查的环节,李先生点了几个人背诵昨天的内容,背得好的表扬一下,背不出来的,也不多说,直接就让他们坐下了。
只有那些在别人背书时发出声音的孩童,李先生才会动用教鞭打他们,这样一看,唐林放心了些,至少不会挨揍,一旁的唐木更是长舒了一口气,发出了些声音,惹得李先生看了过来,唐木立刻捂住嘴巴,坐得笔直。
等那个正在背诵的孩子结束后,李先生立刻就让唐木起来背书,发现他背不出来的时候,在桌子上敲了敲,训斥几句后,才让他坐下,随后,叫了唐林。
唐林这次决定出个头,至少让李先生知道自己是个可造之材,给自己多布置些课业,也为以后继续求学打下基础。
所以,唐林把《三字经》全部背了下来,只是选择性的停顿了几处,再继续往下背。
李童生刚开始的时候还不在意,听到昨日所学的地方,也只是比较赞赏罢了,可到了后面一段,李童生的神色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从唐林入私塾到现在,也就一起跟着念了三遍《三字经》而已,可现在他居然能背诵出来,就算这是最简单的启蒙书籍,可对于孩童来说,每天朗诵,用功苦读也要花费几个月时间,而唐林只跟着念了两三遍,就能把这些背下来,足可见其天赋。
在私塾里的其他孩子,看到唐林一下子就把自己学了好久的《三字经》背了出来,年纪小的少不更事,并无感觉。年纪大的略知道一些的,看着唐林背书这般流利,除了羡慕外,还有一些嫉妒,嫉妒他读书的天赋这般好。
唐木看着二弟这般聪慧,心下有些复杂,毕竟他已经七岁了,爷爷说的话他听得懂一些,知道家里只供得起一个人念书,而二弟背得如此好,读书的天赋比自己高多了,不用想也知道家里肯定会选择供二弟读书,即欣喜又有些失落。
等到唐林背诵完后,李童生问他:“唐林,你以前可背过《三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