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西偏,镂空牡丹纯金自鸣钟连连敲响,已经是申时。
“七姑,该去老宅了。”
乐则柔的脸埋在冷水浸的巾帕里,在豆绿提醒第二次的时候才放下巾帕抬头。
乐老太爷昨日说了,今儿要在前院书房议事。
她阖目深吸一口气,收敛胸中怒火与郁气,直到又能对着镜子露出往日分毫不差的笑容,才整理整理衣袖,往老宅去。
马车上,豆绿捧着点心匣子小心劝她:“吃两口点心先垫垫,这不一定要议到什么早晚。”
之前就有过,书房议事从中午谈到晚上。老太爷年纪大了晚上不饿,别人饿肚子也不敢说,只能干熬。老太爷书房又是禁地,豆绿她们连送饭都没法子,全在外面着急。
天气闷热,再加上高隐的消息太过惊心,乐则柔没什么胃口,她勉强咬了块儿绿豆糕,说:“没事儿,今儿应该结束得早。”
她猜今天是为了乐则贤的事儿。前两日乐则贤一下被提拔成了六品翰林,同科的状元都没他光鲜。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皇帝开始投桃报李,酬乐家扶持了。
眼下又有一个外放的肥缺儿,有实权有油水,与六品翰林官好处不相上下,难以抉择。
事关嫡系子孙前程和乐家日后布局,连三伯父乐成都为此专门回来商量。
按乐则柔的主意,还是应该外放做官。
一来各个世家已经开始养兵,乱世里头,皇帝越往后越不值钱,翰林只有清贵名声而已。
二来避人耳目,她冷眼瞧着,乐家一系被提拔太过,譬如根系未稳便被肥料催着往上长的树,看着树冠葱郁唬人,实则一场暴雨就能使其损枝折叶。
而今乐家风头正盛,也要提防登高跌重,能避就先避一避。
但三伯父未必能这样想,一旦外放,就要辗转几年做出实绩才好回京,没有翰林来的顺顺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