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还有争家产的呢,堂兄弟就更指望不上了。”木蓝说。

夏桂香愣了下,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也没多待就走了。当初陈家两弟兄分家,他们家占了个带门面的大院子,分给陈致远家的是个小院子。

吃过饭,木蓝就琢磨起酱肉来。

木家的酱肉方子,里面的用料都是一些八角之类常见的调料,没什么稀奇的。里头调料的配比,才是秘方。

再有就是用料讲究。用的肉要选好的,各种调料也都要选好的。不光是要选好的,里头关键的几味调料,就连产地都有讲究。“那古人不是说,橘子长在南边和北边味儿都不一样吗?”木老爷子教木蓝的时候这么说。

木蓝出师的时候,木老爷子尝了她做出来的酱肉说,还差点火候,但也还凑合。虽比不上自家铺子里卖的,但比起街上一般铺子卖的,味道还是要好一些。

木蓝心想,这也不急。说不定清和县的口味,跟正源县的有些不同。往后这酱肉的味道,她再慢慢改进。

到了巧心上新学堂的那天,木蓝带着巧灵阿宝一起送巧心去了学堂。

巧心去了学堂,木蓝在家里做好酱肉,就挑去北街卖。

挑子的一头放着酱肉,另一头坐着巧灵,阿宝在旁边看着。

旁人都觉得奇怪,她一个卖吃食的,怎么不去南街卖,要挑到北街卖。但木蓝仔细想过了,这年头肉贵,老百姓没几个买得起的。要买,也是逢年过节买点解解馋。但北街都是商铺,且做大买卖的多。南来北往的贩货的客商也有不少。

第一回卖,她也不敢做太多。她是中午出的摊,但一直到了晚饭的时候,还没卖光。

天热,酱肉放不住。木蓝只好把卖剩下的酱肉拿来做了晚饭,又取了些上回在夏记粮铺买回来的大米,蒸了白米饭。

“今儿是巧心第一天上学堂,咱们吃点好的。”木蓝说。

阿宝好奇地一直问巧心,学堂里是什么样。一会儿问新学堂里是不是教洋文,一会儿又问新学堂里是不是有女先生。

“我听根生说的。不过他上了学,就有了个大名,叫刘耀祖。”根生比阿宝大两岁,跟他们家住同一条巷子。往日也跟阿宝打过几回架。后来不知怎么的,两个人和好了,好得常在一处玩。只是自从根生去学堂后,跟阿宝玩的时候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