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因是国丧期间,不得行喜礼,就只是先免了东桥的差事,让她出宫慢慢备嫁去了。

东桥身家清白,但并非大富之家,本姓曹,父亲不过是一个荫封的小小锦衣卫百户。

母亲早逝,曹百户并未续娶,家中另还有一个小她两岁的妹妹,招婿支应起了门庭。

曹小妹挺有福气,夫婿贴心,小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足足生育了两子一女,又有个有头有脸的姐姐,曹家在自己家的那一片儿竟也是个排得上的人家了。

东桥十三岁小选入宫,母亲去后,就是她照顾了曹小妹七八年,姐俩感情很好,故而,她的二儿子曹睿从小就被教育:你有一个姨母,为了咱们一家子人,选进了那高高的宫墙里做苦差事,做人要有良心,将来姨母被放出了宫,你要好好孝顺姨母,孝顺她如孝顺我们一般,为她养老送终。

这还不算,甚至还道听途说了一些宫妃折磨小宫女儿的手段讲给曹睿听,搞得小睿哥儿天天晚上做噩梦,梦见和母亲长着同一张脸的姨母受尽世间苦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吓得孩子常常哭着惊醒。

后来长大懂事了,才会自个儿辨别是非,没那么容易被哄住了···但要孝敬姨母的这件事早就已经深深刻在心上,故而从小肯刻苦,他哥哥曹志比他还大两岁呢,都没有他识的字多,蹲马步蹲得久。

——七年后,这曹睿接替了常嗣年的位子镇守西南,与沈尧联手,彻底荡平七十二寨,这便是后话了······

且说,东桥获恩出宫,更有了一门体面的亲事荣归故里,顿时就犹如一个天大的馅饼突然落在了曹家的头上!到了正日子,一家老小谁也没少,都换上了簇新的衣服,一同到宫门口去接东桥。

也正是那一日,徐妙言奉旨进宫——和挽着小包袱被陆力亲自送出来的东桥姑姑迎面遇上。

徐妙言掀开车帘,搭讪道:“东桥姑姑,真是巧了啊!看来今儿是个好日子,只是是姑姑出宫享福的好日子,却也是本宫进宫受累的‘好’日子啊。”

薛昌韫还未封后宫,徐妙言论理也还只不过是亲王侧妃,东桥连忙站住了脚,行礼道:“徐娘娘说笑了,您这样的累,可不是谁想受就能受的啊。”

薛昌韫最宠信的太监,刚刚走马上任的司礼监总管大太监马夔亲自至永安侯府接的徐妙言,此时在旁接话道:“曹姑姑这话···您瞧着吧,且也有咱明安长公主受累的时候呐,呵呵呵呵。”

这话没头没尾,表面上似乎只是马夔拍了拍公主的马屁,但东桥不敢轻忽,疑心之下,与家人团圆的喜悦都冲淡了不少,交代了两句,立刻赶去侯府给薛雯报信了。

马夔不是个嘴不严的人,且十分狡猾老道,他刻意借东桥之手把这句话透漏给薛雯,必然有其目的,要不就是皇命,要不,就是两头讨好、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