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度日如年中,终于——趁着中原新帝即位朝局更替,北狄人竟然进犯了蓟州边境。

仓促之中,蓟州将士匆匆应战,却因准备不足而节节败退。

薛昌煜不由有些慌了,宣众臣议事,可是,他疑心颇重又没什么大本事,但凡是八大辅臣提出来的人选,他通通驳回,而他选出来的又偏偏是一些只会溜须拍马纸上谈兵的草包。

以至于局势越来越严峻,北狄连下数城,还一反常态地并不烧杀抢掠屠戮百姓,而是让我朝百姓称他们的二王子恩和金为大王,让已经招降了的官员对北狄俯首称臣。

薛昌煜这才急了,团团乱转起来。

正此时,宠妃孙贵妃在咸宁宫“心腹”宫人的提醒下,献上了一记——何不让秦王薛昌韫带兵出征?若胜了,解燃眉之急,若败了,正好削爵降罪。

正好战场上刀剑无眼,如果能···不是就更好了吗?

薛昌煜闻言狂喜!以为大善。

金秋九月,秦王薛昌韫奉旨,点齐兵马北上击寇。

薛昌韫本就是军事奇才,这一场进犯又打从根儿上就是内有隐情,此一去,自然是势如破竹,打得北狄人连连败退,眼瞧着就要把他们打出蓟州了,薛昌煜见势不妙,连忙出招。

——他啊,不出招还好,一出手,简直是送到了薛昌韫的手底下。

将士们自然不知道自己打的仗是假的,一心一意应战,为国为民苦战数月,粮草是却怎么等也等不来。

副将徐大业等人趁机在军中散布言论,更是惹得一片群情激愤。

徐大业声泪俱下,率众人七次请命,以至以死相逼,秦王终于迫不得已,出于自保而举起反旗,剑指京城。

兵至京北恪城时,宫中秦王之母文贵太妃厉声泣血,怒斥三皇子矫旨逆天,乃乱臣贼子,并将婉太嫔所藏,先帝于行宫四海太平阁中所立下的,传位于皇四子秦王的太平遗诏秘密送至永安侯府,从而公布天下。

永安侯借口保护文太妃,在怀远将军和部分羽林右卫的策应下,率京畿守军围困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