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页

都说近乡情更怯,他回京的这一路上,一直避免着想起薛雯,今夜却是被她“攻城略地”,脑子里头一时不可自制的全是薛雯了。

——在外三年,短短的三年,对于薛雯当日所说的话,沈尧已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

那是他到西南两个月,刚当上百户独自带小队进山的一回。

几日前,掌管此地军务担任西南总兵的常嗣年将军收到了安插在七十二寨内钉子的线报——称诸寨似乎将有大动作,正在屯粮。

七十二寨匪徒众多,屯粮不是易事,他们却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有察觉到,仅凭线报未免不太可信,常将军便派出了沈尧等人去查探实情。

潜于山中的第一夜,湿冷难熬,沈尧抱着胳膊坐于树下闭目养神。

因不敢生明火,一天三顿都吃的是干粮,沈尧再如何饱读兵书天性敏锐,再如何骑射一流善战骁勇,可一个小小的干饼子就把他打回了原型——他吃不惯。

饶是他如何地细嚼慢咽,那粗粮干饼都拉得他嗓子生疼,更何况别人都狼吞虎咽风卷残云的,他也没那个脸跟个娘们儿似的一口嚼上几十口,只得囫囵吞了下去,就咕咚咚灌了一肚子水顺了下去。

嗓子到现在都是疼的,灌了一肚子凉水后胃也不舒服,沈尧靠坐在树上,只觉得前所未有的挫败。

正默背兵书转移注意力,忽然却似产生了幻觉一般,闻到了一阵酸甜果香。

沈尧诧异地睁开眼,先看见的却是一张大脸···一个不认识的小兵凑在他跟前儿,正在嘿嘿傻笑。

见他睁眼看了过来,这笑得一脸傻气的小兵忙捧上一把黄不拉几的不知名野果,笑得更加灿烂地小声道:“大人,您尝尝这个?”

沈尧连忙坐直了些,接过一个果子在胸口擦了擦,和气笑道:“兄弟客气了,不必叫我大人,你要是不嫌弃,跟他们一样叫我‘沈三哥’就行了。这是你找来的?”

小兵顾不上回答,先一心一喜地紧张盯着沈尧咬了一口果子,见他面露惊喜冲自己竖了竖大拇指,这才高兴起来,一屁股坐在他身边儿。

才有功夫答话道:“是,我家就是山下村子里的,对这一片儿都比较熟,我见沈三哥晚上只吃了半个饼,怕你不够吃,就随便出去转了一圈儿。三哥你多吃些,大部分人都睡了,有醒着的,我也都分过了,这些都是给你的。”

这小兵生的黑瘦,眼睛倒是又大又亮,说话也果然带些本地口音,可别看人家其貌不扬,说出来的话,竟是又聪明又体贴——不提沈尧吃不惯,只说他是“不够吃”,格外顾全了沈尧的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