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页

乔明渊微微一笑,心中直道,这马太良倒是聪明,在县试就开始给上级表忠心了。

这种题目只要歌颂得好,取了就可,难题是留给上级的。毕竟府试要到平遥府去考,那时候能不能成为童生就是府试说了算,而马太良呢,谁也不能说他错了,毕竟他是替当今圣上要赞美!

好玩!

这科举真有意思!

乔明渊不无感叹,脑中想起卫轻轩说过的话,倒一时间通透无比。

抄完了四书题,五经题的题目也来了。五经题一共是五道题,不过,并不要求考生全部作答,大盛朝对治经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五经之中,读书人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经来钻研,其他四经简单的学学也能作数。所以这是一题选答题。

乔明渊跟着卫轻轩学习,卫轻轩五经皆通,不过他年纪还小,目前只选一科目,他选的是《尚书》,于是五经题就选了《尚书》的题来答,抄写在纸上。

最后一题是试帖题,要求学生围绕“明”字,写一首韵律诗。

韵律是每个学童踏入学馆开始学习的第一步,最后一题是三题中最为简单的。

乔明渊凝神静思,脑中涌出卫轻轩说的话:“考官出题,你要去想想他主题的用意,古往今来的科举都是为了给朝廷选拔人才,不管下面的人怎么执行,最终目的都不能脱离这个,所以,题目再荒谬,写文章的时候,你都得往朝廷这个大方向去考虑,去阐述,去论证。言之有物,自圆其说,文笔不差,功名应是极为容易的事情。”

换言之,只要不是那种跟朝廷八竿子打不着的题,往这个方向走就绝不会出错。

若真运气不好,碰到了那种无论如何也扯不到朝廷去的题,随机应变,有自己的观点且观点鲜明,那也绝对不会有问题。

就好比公务员考试的面试题,答案不是唯一,表现才最重要。

乔明渊先提笔,在稿纸上写下四书题的答卷。

这道题对他来说十分简单,他一气呵成,一篇千余字的文章很快就写完了。放下笔后,他搓了搓手,让冷透的手指活络起来,然后再修改一些用词用句。

最难的四书题答完,剩下的就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