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页

毕竟当今皇帝重孝,太后眼瞧着身子骨还很硬朗,几个适龄的皇子王爷也的确资质平平,若真没有合适的人选,太后极力干预下,岐山王还真的最有可能。

但真当皇帝是摆设不成?

淮溪君一哂,拂弄了两下袖摆,“你且再看就是了。”

岐山王和孙淑儿定亲的旨意发下,立时引起朝野一阵骚乱,这意味着长乐公主和岐山王如今算是一条船上的人了,有长乐公主相助,岐山王离皇位岂不是更近一步。

有人支持岐山王,就有人反对他,历朝历代除非皇帝自己膝下无子嗣,不然储君人选就不可能会是他的皇兄皇弟,恰逢入秋后边城不宁,便有那三朝元老上折进言,请派皇子前往边城剿定贼军。

这是个树立威望的好机会,剿灭几支贼军也不是什么难事,若做好了,慢慢将皇子扶持上去,也算是杀一杀岐山王的风气。

御书房中,皇帝特地将几个儿子都召了进来,询问他们可愿带兵前往边关。

值得一提的是,四皇子也被召了进来。

认真算一算,今年除了在两次宫宴上皇帝和四皇子有过同宴,其余单独时间四皇子是一次也没觐见过皇帝,谁都知道皇帝已经放弃了四皇子,对其十分的厌恶,这回又将他召来,还是边塞之事,难道是为了故意让他难堪?

御前的人都二丈和尚摸不到脑袋,几个皇子悄悄探话,那些内监只能摇头。

且先不论是因为什么,反正总不会有什么好事落到他头上,皇帝一共有七个儿子,没立住三个,剩下几个除了四皇子,长这么大从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早些年四皇子揽着兵权,一方独大时,三个哥弟只能忍气吞声,朝他马首是瞻,皇帝夸起来那简直一个是天一个是地,将他们衬着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如同草包饭桶,天家子弟之间的血脉亲情本就浅薄,又有一个处处比他们高上一头的压着,个个面子上奉承呵笑着,实则早有暗地里的恨意。

云巅之上的雄鹰,一朝一夕间成了跌进泥潭的麻雀,有人乐得看笑话,其中要数怀王最盛。

怀王行二,算是几个兄弟中最年长的,可惜生母是个宫女,出身卑贱,还是生下怀王后得了个贵人位份,不想人福薄,没几年就病逝了,这宫里头讲究母凭子贵,但也要子凭母贵,怀王打小没娘,不受重视的长大,性情也更尖酸刻薄一些,四皇子原是排在他后头,结果成了标杆,那他这个兄长又该立于何地。

进御书房前,怀王、恪王、谨王三人碰了头,从内监口中得知四皇子也要来时,怀王鼻间一哼,很不屑轻蔑道:“他来?当年就是因为他,咱们大爻败给了波罗,说他是罪人也不为过,居然还有脸过来。”

恪王好心提醒他一句,“二哥,这是御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