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页

那让淑妃的父母见她想必也是没有什么用,谢如伊唤来佟嬷嬷,“让赵尚书回去吧,直接告诉他们原因即可,不用多说。”

赵尚书被夫人吵吵着要进宫,这已经在宫门前站了半个时辰了,还未见里面传来什么消息。赵尚书觉宫城大,来回通传多等一会儿实属正常,可陶氏一直要在他耳边念叨:“肯定是她心虚,拦住了消息不让咱们见女儿。”

这个“她”就是隐晦地代指谢如伊。

赵尚书不日前刚从南方回京述职,进了家门就被陶氏一顿哭诉,说淑妃经历了什么,弄得他心烦意乱。

他也担心女儿,但陶氏总是有意无意地怨怼谢如伊,赵尚书不信,谢将军不可能教出不明事理的女儿,陶氏便以为他胳膊肘向外拐,连带着他也怨上。

又等了,里面才出来回话的公公,“二位,不巧,淑妃娘娘不方便见你们,不如二位下次再来吧?”

陶氏顿时急了,被赵尚书瞪了一眼才忍下来。

赵尚书温和地答着:“好,辛苦公公了,请公公代本官与贱内向娘娘问好。”

到了马车上,陶氏发作:“我就说皇后对咱们闺女有意见你还不信?咱们自己的闺女,还能不想见我这个娘?”

第68章 果子

赵尚书一开始是不相信是淑妃遭难是皇后的错, 最多也就是误打误撞阴差阳错罢了,只觉得一直在家中吵闹的陶氏不明事理,弄得他回了家都还没坐热屁股, 就又想外出办差。

但是他们进宫竟然被拒绝,还是亲闺女说的不相见,赵尚书自认为是不曾疏忽过家中几个孩子,淑妃什么品行他还是清楚的。他们如此久未见, 好不容易借着这机会能见见, 皇上皇后都没说不行, 偏偏是淑妃自己不愿意,这怎么可能?

赵尚书的信念有些动摇, 而陶氏在一旁说得有理有据, 什么谢如伊怀了孕要抱住自己的地位,如今她之下的妃位只有淑妃一人, 谢如伊就是针对淑妃,故意挑拨离间,不让淑妃得到娘家人支持。

“皇后看着面善,谢将军一家也看似忠厚老实, ”陶氏不屑地撇撇嘴,“可这明显都是装模作样给别人看的, 尤其是迷惑皇上用的。”

这话就有些不妥了, 赵尚书警告道:“话不能乱说, 尤其是咱们还在外面。”

陶氏心中也有些心虚,担心祸从口出, 但一想这是她们自家的马车,驾车的车夫是信任的家仆,又觉没什么可怕的, 对着赵尚书讽刺道:“你就是听不得我说谢将军一句不好,你都离开他手下多少年了,还惦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