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却不怎么占用工作的时间,以前林见白从不知道可以和另一个人有这么多话可以聊,甚至有时,往往对方开了个头,便知道是什么意思。
他们有许多的不同,职业不同,出身背景不同、许多爱好也不同,比如季明彰酷爱咖啡,林见白只喝白水,季明彰挑剔,林见白一般怎样都行,季明彰有时有些难以理解的浪漫,林见白偶尔不解风情。
甚至对一些观点的看法也不同,也会有争执,但回过头来便会发现,能让这两人费力气和时间争论的,世上只有他/她而已。
但他们也有许多相同,比如,他们都愿意包容对方的观点,不理解也会尊重,比如,他们都愿意投身实业,明明有更多世俗意义上更好的选择,也比如,他们都喜欢读加缪,不一而足。
世上可能有许多人和他们一样,既有不同又有相同,这没有什么特别,特别之处大概在于偏偏是他们。
林见白一直在网上关注季氏电缆的信息,随着情绪渐渐退潮,一些不一样的声音也开始在互联网上显现。
比如,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季氏电缆敢于上诉固然勇气可嘉,但未必选在好时候,有时忍辱负重也是一种策略,甚至扯到了季明彰的年龄上,认为他还是太年轻。
一些倚老卖老的言论更是不绝于耳,林见白皱了皱眉,不予置评,关上网页。
又点开一个新的网页,看起来是新闻网站,前面评价还算公允,偏偏不知是出于什么目的,在文末引了一段似是而非的话语,大意是季明彰的律师团内部讨论胜诉几率较小,建议做好心理准备。
也不知道人家律师团内部的对话这位编辑从哪儿知道。
更有一些媒体评价季氏电缆此次的行为,营销作用远大于实际,就是一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