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东墙补西墙,先把永泰帝的行宫建了。随后,在国库钱不够的情况下,紧要的先发一部分,安抚一下,不紧要的就一个拖字诀。等下一批赋税到了,就再发一批,通过不断地拆借,纵使国库的银子比较紧张,但是,总体来还能撑下去。
这样下去,很快,修建行宫的钱就能慢慢补上,没人发现这事,自然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永泰帝得了实惠,而李侍郎得了帝心,完美的双赢。
至于中间因为钱粮不到位,造成的后果,谁来负责呢?
谁也不会!
这样操作,最大的问题是,中间不能出意外,抗风险的能力很低很低。
一旦有需要大笔用钱的地方,就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景象。李崇难道不知道赈灾的重要性吗?可是国库真的没钱,拿不出钱,除了拖字诀,他能怎么办?
朝廷要用钱,而国库没有,甚至钱到哪去了,他也不能说。
李侍郎的眼神不由地看向龙椅之上的永泰帝,希望对方能开口说一句,但是,永泰帝却回避了他的眼神。
李侍郎一下子就明白了,永泰帝绝对不会为了保住自己而做什么,自己若是不想以后被皇帝记恨,只能老老实实当这个替罪羊。
他权衡再三,若是自己承认了这个罪名,还是有几分生路的。只要永泰帝想保自己,自己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且,自己为陛下付出这么多,想必陛下总会对自己有几分亏欠,对外甥也能多几分看护。
但是,若是牵连到永泰帝的名声,一来会连累妹妹和外甥,若是让外甥错过那个位置,自己就是李家的罪人了。二来,当今绝非宽容之辈,自己今日若是牵扯到他,恐怕自己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
于是他收回目光,长叹了一口气,然后拜倒在地,痛声说:“陛下,臣有罪。臣无能,导致国库亏空,不能及时拨款赈灾,臣愧对陛下。”
解释不清库银到底去了哪,李崇只能认下自己贪污赈灾银的事。这下子,当事人都承认了,五皇子党的人立刻在众臣的攻击下溃不成军。别的不说,半个月的时间,因此而死的灾民绝不是一个小数字。这事实在太过恶劣了。
但是,李崇不后悔。
看着永泰帝面上一闪而过的放松,和他看过来肯定的眼神,李崇明白自己赌对了。
暂时牺牲自己一个,保住妹妹和外甥。有今日的事情在,自己未尝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