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页

为此,两人特地下了一趟馆子,映芸性子直爽,与阿琳又投缘,直到天明时分,才各自分别离去。

映芸搬入学士府后,消除了咸安宫的学籍,安心留在冯英廉身边,等着即将到来的科举。

冯英廉对映芸期许颇高,只等着她一举登科,给他们冯家光耀门楣。

不过,映芸却根本无心科举,两天打渔三天晒网地混日子。好在霁雯性子温婉,在冯英廉面前替她说好话,两人相处也极为融洽。

可想而知,这一年的科举,映芸名落孙山。

科举每三年一次,这意味着,映芸又要混吃混喝,蹉跎三年的光阴,才有第二次的机会。

冯英廉怎肯让她耽误三年,托了点关系,让她早早承袭了常保的三等轻车都尉。虽说承袭了爵位,但没有一官半职,只不过说说好听,与闲散宗室无异。

可想谋一个官职,哪有这么容易。

冯英廉时刻留意在朝中的空缺,足足等了两年,才于乾隆三十五年有了一个干清门行走的名额。

不得不说,冯英廉对她这位唯一的孙女婿可谓用尽了心思,将映芸推至了侍卫处任职。

于是,这一年的初春,映芸再度踏入了宫廷的大门,此时,已换上了一身暖黄色的侍卫服侍。

宫中的侍卫名目繁多,又分一、二、三等,光是干清门的侍卫,就不下百人,负责内廷警卫。

映芸担了一个干清门行走的名儿,连三等侍卫都排不上,不过是在干清门附近昼司门禁、夜守扃钥。

正值早春时节,入夜后的紫禁城,寒风阵阵,直往她衣领缝儿里面钻,浑身冷得直打哆嗦,这守夜的活儿,委实不是一份好差事。

这日黎明,映芸值了一夜,正松着筋骨走在宫道上,迎面瞧见几个太监挥着净鞭,低声斥着:“都回避着……赶紧的……圣驾马上过来了……”

太监宫女们听着,忙退至墙角,映芸避无可避,只得压低了帽沿,躬着身子,小心翼翼地站在角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