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走遍全府城,更是细细地观察着南台和红塘。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看了几期“我独自生活”,很喜欢景收真; henry和尹度玹之间的温暖也令人感动。
在福州的江陵会成功复仇的。
第143章 与共邓家
邓家是福州大户, 什么生意都做,木材茶叶瓷器织物是最大头,前两者并不出海, 后两者则出海的多,以前每有私船出海,邓家的货物能占一两成。邓家发家也是从海上开始的, 迄今已有百五十年,最盛时期便是早年郑和七下西洋,邓家祖先搭上派驻当地的小总管, 供给各种物资, 自此以后便专心提供海上。直至海禁渐趋严格, 邓家人脑筋颇活, 马上把一半转向国内各地,将福建出产的木材与茶叶等销遍全国。
只是富不过三代,邓家盛极而衰, 到了邓永祥父亲一代, 邓家已经不再是福州前几位的富商了, 只是每代都尚有人支撑,饿死的骆驼比马大, 仍然算得上二三流人家。
邓永祥的父亲本是邓家家主, 十几年前重病而亡,邓永祥当时年幼,大伯因是长兄便趁机占了家主之位,他为人吝啬小气刻薄寡恩,又不擅经营, 邓家因此经营不善频频亏损,他竟将兄弟几房都光身赶了出去, 美其名曰节流。
待得邓永祥长成,邓家商行已经经营困难,又因倭寇为患,铺子关了十之七八,剩下的也只是能够收支平衡而已。而被逐出祖宅的邓永祥生活困苦,母亲也因此一早亡故。
邓永祥以一介孤儿之身,不动声色,从四年前开始一一布局,终于在年前把大伯赶下了家主的位置,并将之逐出福州府城,自己重回祖宅当家作主。
这些消息都是江陵在市井中听到,他们将之当作传奇一般添油加醋,个个讲得津津有味仿佛一路跟随、知道得一清二楚似的。而其中汪晴的出现更是亮眼的一笔。
汪晴的形象是邓永祥的红颜知己,既美且慧,传闻是她给了邓永祥信心和勇气,让邓永祥能够鼓起勇气奋起努力,赶走恶人伯父、夺回家主之位。
这是一个何等励志何等深受平民百姓甚至穷人向往赞美的故事,便如王子落魄,得美人鼓励,然后得以成功回家复仇,夺回荣耀,重享荣华富贵。
只是江陵一听四年前,便知道邓永祥重夺家主之位的过程中,怕是汪晴起了绝大的作用。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连一个外人如赵帆都对汪晴尊敬有加,而汪晴在邓家出入亦犹如主人一般。
但是外人的津津乐道只是外人眼中的繁华似锦,江陵在福州府城所见到的邓家铺子的数量以及生意,却颇为堪忧。而当江陵坐在邓永祥的书房里时,更是无比清晰地认识到了这一点。
一个家兴旺起来需要齐心协力、一点一滴历经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的努力,但是摧毁起来只需要十几年或者几年便足够了。
邓家如今生意尚好的铺子全部加起来也就七八个,另有十几个勉力支撑的各式铺子分布在各地,总体来说收支只是平衡,已经需要寅吃卯粮。不过邓永祥已经将几个小铺子暂时关门,并打算卖掉外地的几家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