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

今日各家除了和婶婶差不多大的公子哥,还有很多家族小公子们都来了,婶婶是女眷,王妃身份比较好出门,如果母后和皇祖母来看,未免显得太过于严肃,还容易被底下官员揣测,婶婶帮忙相看就不会有那么多麻烦。

一上马车淑华长公主顾筱拿出来一小本的画册,是各家适龄公子的画像,坐到婶婶身边让她给看看。

听澜拿过来饶有兴致的翻看,淑华长公主哄着小脸,细声细语的道,“婶婶儿,这里面你快帮我看看罢,谁合适做驸马。”

小皇帝也帮腔,“就是,婶婶儿出身京中名门,看人肯定比朕和皇姐多。”

听澜翻看了几下,大致有了数,“长公主殿下大概喜欢什么样的,可与妾身说一说。”

淑华长公主扭着手里的帕子,一副娇怯的模样,“听本公主的话的,为人温柔,什么事都依我,文才武略都能拿得出手,这就行了!”

听澜笑着,又想了想,“那太皇太后和太后可有给公主提过,他们有看好的公子吗?”

淑华长公主摇摇头,但是小皇帝知道,母后给他说了几嘴。

镇南侯沈家嫡出三公子,沈如源,年十六,和霍家两位少爷类似,自小在军中历练的,已经跟着镇南侯打过几次倭寇了,功夫稳扎稳打的练上来的,军法列阵学的也很不错。和文渊侯秦家嫡出的六公子秦琰,年十五,十二中秀才,颇有才学。还有另外还有备选的宣平伯孟家大公子孟晅,承平伯安家四公子等等。

这个选择听澜不意外,摄政王和镇北侯家结亲,公主嫁到镇南侯家做媳妇,两场亲事帮助皇家连上了朝中两个最大的军权世家,备选的都是文官中的佼佼者,秦家是武官转文官,内阁之中的几位阁老都很看好秦琏,极其看顾,他们家光兴是指日可待的,孟家和安家都是老牌文官了,受过太祖圣祖恩典承爵位的,备选的这几家都是很稳定的。

淑华长公主没听过皇祖母和母后的这番考量,一张俏丽的小脸红起来就没下去过,拉拉听澜的衣袖,“那婶婶看哪个好?”

听澜想了下,“镇南侯家的确极好,妾也见过那沈三公子,妾的哥哥也夸赞过,若是妾之下还有弟弟,定然要训得比他还出色的,可见是个好孩子,可是,武官世家,长公主就要承担孀居的可能,武官就此不便之处。文渊侯秦家呢,就好说一些,秦家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公主嫁过去基本无忧,可是秦家在上升期,公主出降的驸马爷不可科举了,岂不是白费了秦六公子苦读数年的辛劳,同理,文官世家都可能如此受限,娶公主有利有弊,公主出降也可能遇人不淑,还请您见谅。”

这番话都是实话,小皇帝都听皇祖母和母后分析过,“秋猎要进行七日,长公主不若慢慢看看,兴许还有别家的公子哥,因为家世明面上看不出来,但是您见了喜欢的,不妨这次看了,回宫和太后娘娘好好说一说。”

淑华长公主点点头,她肯定要自己选的!

开解完长公主,小皇帝又想八卦皇叔和婶婶的感情生活,他作为皇帝,自打顾万里成亲了,算是还政还了一半,只要比较难得大事他会把折子留下请教皇叔,其他的顾万里都放手由着小皇帝施展了。

最近更甚,叔父进宫太频繁了,且在宫里呆的特别久,他着人查了下才知道皇婶进宫陪皇祖母了,而且那日淑华长公主过来和他说,“也不知道皇弟听说了没,他们宫人都在说叔父和婶婶吵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