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嬷嬷仰起脸来,再次拦住月华:“侯爷进宫那是找门路救表少爷的,娘娘见了侯爷如何推拒?”
“寻门路的话,大理寺有五舅爷在,纵然关系亲近需要避嫌,但好歹可以上下打点。宫里尚有太皇太后做主,哪里就需要我出头了?”
魏嬷嬷有些焦灼:“娘娘,若是事情好办,侯爷何须求进宫里来?那案子罪证确凿,又是在众目睽睽之下,铁证如山,根本就没有转圜的余地。更何况,那死者乃是泠贵妃与太后的人。不说什么得罪不起,那也不能轻易撕破脸面啊。
老奴听说太皇太后不愿插手,已经借口几位长公主在,谢绝了所有来客。侯爷是求告无门,所以求到您这里来了!”
月华听魏嬷嬷这样一解释,就知道必然十分棘手,否则太皇太后就不会袖手不管了。毕竟侯府只有凌睿一个男丁,将来是要承袭侯爷爵位的。
可是,太皇太后既然已经打定主意不管,又为何允了常乐侯进宫?她直接将常乐侯拒在宫外不就可以了?何必要让他求到自己这里?要知道,自己在宫里立足不稳,陌孤寒那里对自己也是忽冷忽热,她纵然是想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难道,她是故意在试探自己?想看看自己对待常家人的态度?
月华略一沉吟,依旧吩咐香沉:“太皇太后都管不了的事情,舅父想来也不会难为我。他只是一筹莫展,把我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罢了。就算是我救不了凌睿,舅父已经到了跟前,总不能拒之门外,能帮得上自然最好,有心无力能够劝慰劝慰也好歹尽了心意。”
香沉向来唯月华命令是从,闻言立即便转身出去通传。
月华望了一眼魏嬷嬷,上前搀扶起来:“月华知道您是为了我好,不想我再不自量力逞能,与太后和泠贵妃为敌,招惹皇上疑心。但是舅父待我却是实打实的好,这样生死攸关之际,我自然应该不遗余力,略尽绵薄之心。”
魏嬷嬷站起身来,忧心忡忡劝道:“娘娘您可是知道,皇上对您最忌讳什么,一定要量力而行,切莫因小失大。”
月华点点头:“侯府出了这样大事,舅父定然寝食难安,食不下咽,你代我命人烹盏热茶,然后走一趟御膳房,端些现成的补品过来。”
魏嬷嬷领了命令,仍旧不放心地叮咛一声:“老奴虽然是倚老卖老,但确确实实是明智之言,娘娘切莫意气用事。”
月华笑着应下,将她支开,常乐侯便跟随在香沉身后心急火燎地走了进来,翻身跪倒在地,嘶哑着声音请安:“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月华赶紧上前一步,将他从地上搀扶起来,立即就心疼地汪了眼泪:“舅父,你怎么就不好生保重自己?”
常乐侯抬起脸来,虽然是因为进宫好生收拾了仪表,将邋遢的胡茬刮个整齐,但深陷的眼眶,血红的眼睛,和干裂的嘴唇,满嘴的火泡,都使他看起来格外憔悴和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