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秦嬷嬷摇摇头:“老奴倒是觉得娘娘比兰才人还要单纯。”
月华扶着腰慢慢走,活像怀胎十月的孕妇一般笨拙:“秦嬷嬷是在怪我适才不自量力救下兰才人吧?”
秦嬷嬷向四周张望一眼,见并无闲杂人等,方才对着月华低声细语道:“能生存在这深宫之内的女人,那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猴精一样的人物,娘娘可别被她们的表象骗了。
那兰才人看起来天真烂漫,您看适才她比谁心里都清楚,满屋子的人全都是巴不得她受牵累的,所以她压根就不辩解,也不央求,唯独就哀求您和皇上。这寻死么,咋也不往泠贵妃跟前的柱子上撞?偏生就往您和皇上跟前过?
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丫头,能得了太后另眼相看,那就是本事!娘娘您为了她得罪这宫里的三位主子,又受了牵连,值得么?”
月华知道秦嬷嬷说的话实在在理儿,心里仍旧难免感伤:“这些都是自保的本事,不是害人的心计,无可厚非。那兰才人一个人委实可怜,出了事儿连个帮话的人都没有。再说太后也不过是寻个替罪羊而已,我留下她,太后应该也不会反对。一时情急,哪里顾得上考虑许多?”
“救人也要量力而行,今日也多亏娘娘机智,只是祸水东引,饶是如此,还惹了皇上反感,当着众妃的面落您颜面,委实不是明智之举。”
月华揉揉腰,便想起他那句颇不耐烦的“不自量力”,幽幽地叹口气:“他对于我的反感,早已根深蒂固,哪里是因此而起?”
------------
第五十八章 安之若素
后来,月华便果真将自己当做禁足一般,在清秋宫里,两耳不闻窗外事,慢条斯理地过自己的安稳日子。
宫中有规矩,每日晨起要去太后的瑞安宫中请安,初一,十五,则由太后带领着众妃一同到太皇太后的慈安宫磕头。月华休养三五日后,除了每日晨起去太后那里点个卯,听几句冷嘲热讽,便是回清秋宫里窝着。
她惊喜地发现,宫中织染局里染出的绣线无论是色彩渐变性,还是光泽度都较之外面集市上出售的绣线好上许多,这一发现,令沉迷于刺绣手艺的她简直欣喜若狂,立即按捺不住,支起绣架开始兴冲冲地描画花样。
秦嬷嬷焦急地围着她的绣架一圈一圈转,怎样都按捺不住性子。她苦口婆心地劝导月华,主动到陌孤寒的身边去,奉茶煲汤,红袖添香,哪怕是气温突然转凉的夜里,过去送一件寒衣,嘘寒问暖几句也好。争宠争宠,这紫禁城里的荣宠都是自己争来的,否则这样安之若素,听任那鹤妃与雅嫔在泠贵妃“养病”的这些时日里上蹿下跳么?太皇太后给她煞费苦心创造的好时机眼睁睁便溜走了。
月华只顾低头丝线翻飞,锁针,跳针,插绣,明晃晃的绣花针在她素白的指尖翻飞,然后翘着优雅的兰花指,五颜六色的绣线被尾指高高地勾起来 ,滑过一道道优美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