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页

就这样,孙学铭帮着他的导师完成了那个科研研发的中心精华部分,他自然也相应得到了一些报酬,寄给在老家医院治疗的奶奶。

但孙学铭没有想到的是,在高校研讨会上,由他共同参与研发,甚至大部分都是他夜以继日的心血的论文报告,竟然被他的导师署上了自己的姓名。

仿佛他这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都随着署名处那个唯一的名字,烟消云散了。

孙学铭的导师认为他付了相应的报酬,这份具有研究价值以及含金量的论文报告自然归他所有。

但孙学铭却知道,知识产权法和单纯的劳动报酬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

孙学铭被导师利用文字游戏欺骗了。

而原以为孙学铭会吃了暗亏的他的导师,却万万没想到,孙学铭会在研讨大会上,直接站出来质疑他报告上的作者署名。

四下哗然,满目震惊的结果,自然是孙学铭和导师以及院方彻底闹掰,那些和院方有所合作的企业公司,自然不会选择录用他。

第765章 这就走了?

但实际上即使那些企业不收录他,凭他的学力水准,也总会有人用他。

所以孙学铭并不担心没有人用他,反而在经过了报告署名这一事件之后,或许孙学铭意识到,像他这样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即使有一定的专业科研水平。

但讲究资历阅历人脉的普世社会,依旧不会在他的东西底下,署上自己的姓名。

这一现象在一些论资排辈的大型企业公司之中尤甚。

所以闵希猜测,之所以孙学铭没再大学毕业之后继续深造,并且还到了三线城市的家乡,处于科研水平短板的城市找工作的原因,既有家庭因素在,又有这些个性地成分在。

像孙学铭这样具有科研实力的人,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从团队不起眼的打杂做起,不出三两年,也必定会有所成就。

只不过智商高的人,个性也强,这些院校企业公司,不能驾驭这样的人才,自然也就有了她这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