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被平反的人,还是不惜弄残弄病自己才得以返城的知青,他们都要安置工作。
就是机械厂的职工们,家里除了下乡的孩子,还有其它的子女,到了年岁,也该考虑工作的问题。
可厂子里的岗位就这么多,狼多肉少,怎么分都不够分。
他们自己的职工子弟都安排不过来了,哪里还允许有外来人口抢占资源。
刚才大家伙还有心思看热闹,但这会儿,意识到这位老太太是来抢占他们的工作岗位的,纷纷站到了安妮这一边。
“唉,这不是我侄子大了,个子也挺高的,我妈觉得孩子在老家种地实在可惜了。就、就”
安妮说得含糊,又是一脸的为难。
周围的人却都听明白了,他们都知道“周二勇”是怎么进厂的。
现在,梁老太便想让孙子也走“周二勇”走过的老路。
可问题是,“周二勇”是特例啊,他的成功模式根本不可复制。
厂里那位爱好篮球的领导都快六十岁了,等周二勇的侄子去体校转一圈,那位领导极有可能就退休了。
就算那位领导没有退休,随着年岁的增长,他渐渐迷上了钓鱼、下棋等休闲类的活动,这几年,机械厂的篮球队都快解散了。
就算勉强撑着,也撑不了多久。
周二勇的侄子想走这条路,根本就走不通。
不过,现在周二勇已经成了周师傅,是厂里第二高级技工,如果他真的豁出去求人情,没准儿还真能把侄子塞进去。
机械厂的岗位就这么多,周家人占去了一个,自家孩子就少了一个机会啊。
更不用说,周师傅还不止一个侄子,这个顺利进了厂,其它的还能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