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子,那个一套可得好几两呢!”苏妧还记得她之前不舍的样子,不想今天竟然一改往昔,为了防止她以后后悔,她还是提前知会了一声。
“什么?好几两!什么书竟然那么贵?”一旁的赵婶听说后惊呼出声,“都够我家大半年的嚼用了!”
“你懂什么!”恒哥他娘啐了她一声,浑然不觉前几天她也是这幅样子,这会儿不停地夸赞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么贵自然有它的道理!你没瞧苏夏都靠这书考了第一名吗?”
“那是人苏夏自己聪明,跟书有什么关系?”赵婶嗤之以鼻,还是不相信,“要真有用,那岂不是谁都能读书了?”
闻言,苏妧否认道:“那肯定不是,要想走读书科举一途,还是靠天赋和努力的,但寻常人只要不是太笨,认得几个字还是没问题的,以后也能去城里当个账房或者去找个其他的工作,不必呆在这乡下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累了。”
她回想了一下她以前读书的时候,看那些什么古诗词文言文也很头痛,要不是有教辅用书上的详细解释,谁知道它讲的是个什么鬼?这个年代普通人其实主要学习的还是语文,数学也不用学很高深的,只要会加减乘除也就够了。
而且现在之所以读书人比较少,固然有读书成本太贵的因素,但一般家里稍微有点能力的都会送孩子去读书,这部分人依然有很大部分因为读不出来两三年就退学了,其中不乏有因为找不到学习方法而觉得学习太难被劝退的。
若是有稍微轻松一点的学习方法,相信至少很多人至少能将常用字认全,不说出口成章,像之前牙行里的那个小舟一样找份工还是没问题的。
“真是如此?”赵婶听了狐疑的问道,她也有个儿子,读了两年书,期间天天回来念叨着自己不是读书这块料,搞的他们已经在考虑是不是退学,然后让他去学个手艺了。
“那还能有假?”恒哥他娘自从她儿子得了一回前十之后,如今已经是苏妧的忠实拥趸,她刚说完就连连点头附和道,“没看妧妧不去学堂都能知道先生出的题么,她说的保管没错!上次都是婶子没眼光,你那书还有没有了,快给婶子拿一套,夫子说下个月还得测验来着,我得赶紧拿回去让我们家恒哥好好看看!”
说着她就掏出银子使劲地往苏妧手里塞,那副迫不及待送钱的样子直让赵婶看呆了,这还是她认识的那个素来抠门又精明的人吗?
“婶子,我身边还真是没有,我把书卖给了城里的书铺,你要是要的话,我过两日去给你拿一套,或者你自己去买也行,那铺子就在县衙旁的那条街上。”苏妧摊摊手说道。
恒哥他娘失望的叹了口气,“那你可别忘了,这两天一定给婶子买一套啊!”
“行,那这钱你先收回去吧!”苏妧将银子递过去说道。
“不用不用,就放你这吧!”恒哥他娘说着就转身走了,好像生怕她把钱还回去一样。
赵婶看着这一幕,也有些心动,但毕竟不便宜,所以还是很犹豫,要说苏妧在看天气和农事上有些本事,她还是信的,但这可是读书,而且下地可不要什么成本,这买书一下子就得花掉家里一半的积蓄,她始终都下不了决心,要么还是等恒哥他娘买了回来试试再说?
正当她犹豫的时候,门口突然传来一个有些苍老的询问声,“可是苏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