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页

云笙上前,插话道:“杨参军,再给这位郎君打个八折吧。”

杨参军见是她,便笑道:“你从不做亏本生意,今日竟然如此大方。好罢,既然你这财神爷都这么说了,那我这里便让一让,再给他打个八折。”

最后,那汉子用一半的金子,买了三间五十平米左右的,连在一起且位置较好的商铺。

若是县衙没有骗人,到时候他便是有铺子的人了。

汉子激动地满脸通红,对云笙连连道谢:“谢谢三娘,谢谢三娘。”

云笙笑着道:“新金坊市要动工了,需要不少人手,你可愿意来做工?”

汉子忙点头道:“自然是愿意的,多些三娘愿意给我这个机会。”

云笙便道:“既如此,你今日先回去安顿安顿,明日便来找我吧。”

汉子应了一声,便急急忙忙走了。

崔博在一边笑问道:“不是想留着他春日里做工,怎的不同他说?”

杨参军在一旁插话笑道:“明府这便不懂了,做事得循序渐进。先让应青那小子来做着,我们财神爷则把厚厚的工钱发下去,等他尝到了赚钱的滋味,等到做工赚的钱比种田还多,你说他会不会愿意来做工?”

听了他这话,崔博反而蹙起了眉:“那地不是要荒了?”

若是所有人都为了赚钱而来上工,那良田便会荒芜,导致一整个县无粮可收。到时候,这可就不是有钱便能解决的问题了。

云笙随口回道:“你太小瞧百姓了。若是真的能赚到钱,明年春耕时,家里妇孺便是拼了命,也会将田地耕种好的。”

在工业没有大力发展的唐朝,根本就动不了小农经济的根本。但等到她将工业发展起来后,那可就说不准了。

崔博沉思片刻后,道:“春耕十分要紧,妇孺再如何努力,力气上总是不及汉子。春耕时,且先把工程停一停,放他们回去种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