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棉花虽然长得茂盛,但显然并没有掐尖和去掉饵枝,甚至有些发黄的、生虫的老叶子都没有去掉,这些多余的东西留着只会占用果枝的养分,致使棉花花蕾缺少养分,从而变得不再饱满,如果有的果枝的棉花花蕾长的太多,也是要摘掉的,宁愿少数长的大而饱满,也不要多数长的干瘪。
华桑决定先从头把发黄和被虫咬的老叶子摘掉,再跟宋良说掐尖的事,毕竟他们这么多年一直这么种,不一定会相信她。
古代人对土地看的极重,毕竟是靠地吃饭的,有些人甚至家里唯一的生计就是种地,所以大家都很勤劳,地里的草也是定期来锄的,因此并不是很多,再加上之前宋良就已经锄了大半了,剩下的很快就锄的差不多了。
等华桑把所有多余的枝叶揪完的时候,就看见宋良已经把锄具放在地头上,就站在旁边等她。
“锄完了?”揪了半天的叶子,华桑的手已经染上了大片的绿色,扔掉手中的叶子,华桑向宋良走过去。
宋良点了点头,当然也看见了华桑的手,比划道:“你在做什么呢?”
“我正要跟你说这个事,我问你啊,你们种棉花,往年的收成怎么样?”既然以前没有做那些措施,收成应该不会太好才是,华桑就准备从这方面说服他。
听华桑要说事情,宋良也顾不上问她了,对华桑的问题也认真的想了想,比划道:“还不错,多的时候能达到30多斤,可以够做好几套被子的”
这么少,虽然没有种过棉花,华桑也本能的觉得一亩地收成30斤未免有些有些太少了吧,但是看着宋良甚至还觉得30斤是一个好收成时,华桑不得不说古代某些农业发展水平确实有些低下了。
不过现代的那么多提高产量的方法也是多少农民在实践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现在,华桑打算让他们提前享受这些经验带来的好处,既然这是一个历史上完全不存在的时代,她便不必顾虑太多,况且这应该是一件造福于民的事情。
“其实我以前看过一本书,上面说棉花长得太茂盛并不是一件好事”华桑不知道如何引出话题,只能谎称是自己以前看的一本书里的。
听着这句话,宋良都有点替她担心了,这明显是又露馅了,她还是一点不会撒谎,被她打趣这么多次,宋良也想吓吓他,于是故意比划道:“以前看过的书?你想起以前的事了?”
华桑没想到他会问这个,一时间没有编好理由,说话开始结巴,并且语无伦次了,“没……没有,我就是,没有,想起了这个事”
看她支支吾吾的样子,憋的一脸通红,宋良也不想太难为她,于是主动转移话题,接着问棉花的事,“长的太茂盛不是一件好事,然后呢?”
见他不再纠结这事,华桑松了一口气,接着往下说:“上面说,棉花长到一定高度,是需要抑制它生长的,应该掐尖,而且棉花花桃也不需要太多,大概六七个就可以了,甚至多余的饵枝也要折断,只需要让果枝能够有足够的养分,长得好就行了”
听她的说明,宋良大概能够明白这其中的原理,其他的都十分好理解,只是为了不跟果枝争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