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苏公公胆子太肥,不死不足以泄心头恨!
大官们气焰大,安本源和苗大贵不敢掺和,干脆直接休假在家,等着看苏毓的笑话。仅剩的三小兵,俩另找门路,调职了。
岑多粮每天急得上火,他没钱没势,连走门路的钱都攒不出来,只能在司农局待着,天天默哀自己的仕途。
苏毓不动如山,皇帝没制止,这事就没停的必要。
她亲自跑了一趟西郊的皇庄,把钱总管和孙司农拉到司农局,跟人诚恳地说,“二位亲眼见过我种玉米红薯土豆,知道那都是真的。”
“咱们得合力起来,让那些瞧不起的人看看,这粮食的亩产到底有没有作假,能不能救活吃不饱的百姓!”
孙司农花胡子颤动,“苏师父,你放心,我坚定站你这边!”
钱总管当然不甘他后,赶紧表态,“苏公公,我都听您的!”
人凑齐了,苏毓让他们分工合作,不愿意种的大地主标记号,愿意种的按规矩给种子,写好纳一成的契书。
至于小农人家,让西郊皇庄的农工去宣传,庄户人跟庄户人能有共通感,这又是利民的事,能成。
一拨人如火如荼地忙着,没多久皇庄的种子都被领出去,苏毓每天在京郊的庄子地里奔波,亲自指导。
这回跟头一次种的略有不同,玉米讲究坑与坑的距离,还要套种,红薯出藤后直接插藤种植,土豆的肥还进化了。
苏毓将前几辈子了解过的农业知识都用上,还拿皇帝的令牌让户部改良了农具,水往低流,用竹竿引水车的水浇灌。
这一播宣传,庄户人家爱上了种玉米红薯土豆,实在是这地种的太省事了,不用挖沟渠引水,不用借黄牛犁地。
有朝廷新做的工具,全都能自个儿干完,以前咋不知道能这样呢!
写契书的臣子家里,庄头每天往主家传话,从一开始的怀疑,到后来的半信半疑,再到最终的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