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

扶腰 华三千 803 字 2022-10-13

当年他也不过是个一心修道的小道童,天资聪颖,悟性极佳,每日跟在师父身边听书习武,摆弄花草,无忧无虑,天真纯良。

大襄佛法大盛,道家没落,这本也没什么,各修各的机缘,各管各的瓦上霜。

可后来一次辩会上,他师父被那恶和尚气得一病不起。

撒手人寰前,师父拉着他的手,临终遗言是“小霄子,太玄观便交给你了,你定要将道家带向兴旺,让世人知道,佛道佛道,世间不止有万般佛说,还有万宗道法。”

他是出生在海里渔船上的,一场暴风雨倾覆了那艘船,被浪头冲上岸,他嘹亮的啼哭声引来了师父,将他救起,带在身边,视如己出。

师父就如同他的生父。

太玄观,就是他的家。

后来他知道,佛家兴盛,是得朝中扶持,天下第一寺的安国寺就在京城,在那个全天下最接近权力中心的地方。

为了完成师父的遗愿,他下山寻求机缘,偶然间救下了彼时还是七皇子的文宗帝,文宗帝对此深怀感恩,登基之后,赐太玄观为天下第一观,更赐他金刀一把,可斩天下百官,可平天下不平。

他不爱权利,也不求富贵,更无意斩天下官员,他只要能让太玄观的名号响彻大襄便足矣。

可他被文宗帝授命,接走宫中那位嗜血成性,天生大恶的太子。

以前这种事大多都是交由安国寺,毕竟都说,佛门净土。

他觉得,他是得文宗帝器重。

他不知道,靖远侯不过是看中了太玄观孤悬海外,远离京城,殷九野尚有一线生机。

他将这个太子带去了太玄观,带去了后面的洪水滔天。

在太玄观时,观中其他杂事一概交由长老处理,他常年闭关打坐,几不问事,只是偶尔才会出关看看殷九野,却根本不知道殷九野受的那些苦难。

自小在观中被人优待,被人疼爱的他,高估了观中弟子人性之善的他,以为观中不会出作恶之事,以为旁人也会对太子礼遇温和,以为太子顶多只是不能行走,不会有太大的问题。